最近有個消息,中核集團發布的,國內最大規模天然鈾項目“國鈾一號”成功產出第一桶鈾。不過別誤會,這只是這個項目產出第一桶鈾,我們以前當然是有的,但中國不是富鈾的地區,而且這次采鈾的方式也很先進,這個后面說,因此這個鈾礦“自由”還是很重要的。畢竟鈾提煉充足了,量能上去了,核動力航母加速了, 東邊的風更大了,對美國說話當然就更硬氣了。
7月12日央視報道,我國“國鈾1號”下線第一桶鈾,取得巨大突破。為什么要說突破呢?其實就是相對以前的手動挖礦土法提煉,國內最早的鈾礦1963年的711礦,采用的就是充填料開采,機械挖掘,然后礦石堆浸技術,1994年711礦停止。為了獲得穩定的鈾礦,我們還陸續投了不少非洲和中亞的鈾礦,比如控股哈薩克斯坦扎列奇諾耶鈾礦,畢竟能買何必污染自己呢?
當然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是時不待我了,美國3000多核彈頭,我們質量上要看齊,數量上也不能差距太大了,還有核動力航母等等需求,僅僅以來外部提供鈾礦數量夠不夠?是否有斷供風險?我們都要有考慮,因此自己必須實現鈾礦“自由”,這下能夠明白這其中蘊藏的意義了吧。
然后說這個“國鈾1號”,這名字就夠霸氣。報道里面也說了,這次沒有采用傳統的土法礦山開采,而是把二氧化碳和氧氣注入到地下礦層,讓其與鈾礦發生反應,然后把反應后的溶液抽取到表面,輸送到水冶煉廠直接提取鈾然后回收。簡單說吧,就是礦不到地面,地下就是巨大的一個封閉容器,主打一個環保、安全還成本低,順便一年可以消耗3萬噸二氧化碳。
相信這個“國鈾1號”產量上來后,國內的鈾需求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了。那些大漠深處的“風機”是不是也可以填滿了,第一艘核動力航母004是不是也可以加速了?更重要的是,是不是可以加速先進核動力裝置的發展,比如說美國都沒堅持下來大型艦艇核動力,如果我們能研發更可靠更安全,回收處理更簡單的核動力裝置,或許057核動力大型驅逐艦也不是問題。
到時候1.3萬噸根本不夠,2萬噸打底,奔著3萬噸過去,什么武庫艦都不夠看。到時候不管是反航母的DF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還是可以打衛星的大氣層外反導,全部可以考慮上艦。平臺大了,那玩法可就太多了。
當然更關鍵的是還是和美國說話更硬氣了,美國不就是仗著自己是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核武庫之一嗎?看看最近的伊以戰爭,本質不就是濃縮鈾和核武器的問題嗎?美國B-2轟炸伊朗核設施后,伊朗迅速妥協了,這就是很明顯被捏住了軟肋。
現在美國的民兵-3遲遲沒有消息,很多發射井下的導彈也因年久妥善率下降。如果這時候我們的鈾提煉能夠更上一層樓,對美國的壓力那就是相當大了。也就是說,現在不僅要在傳統武器上反超美國,在核力量上也要發展到適合我們自己的需要的水平了,縱然我們不會像美蘇大戰時候需要海量的核武器保證互相毀滅。但足以讓美國不敢對我們進行核訛詐的數量還是必須的,至于具體要多少,就去問問我們的鈾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