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相聲大師楊少華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莊重肅穆的氛圍中舉行。
數百位至親好友、相聲界的同仁、喜愛他的觀眾以及各界人士,懷著沉痛的心情,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為送老爺子最后一程。
告別廳內外,擺滿了寄托哀思的花圈。 除了之前報道過的趙本山、郭德綱、程野等送來的花圈,在吊唁儀式當天,李金斗、汪洋、楊進明等相聲界的老朋友更是親自到場,神色哀戚,與老搭檔、老伙伴做最后的告別。
到了出殯日這天,現場更顯哀榮。
曾在經典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中飾演重要角色的演員劉慧,以及劇組的其他演員們來了;楊少華先生的小兒子楊議的前妻夢真也來了;連同“楊光相聲社”的眾多成員們,大家齊聚殯儀館。
最令人動容的一幕是,他們齊齊面向老爺子的靈柩,行起了莊重的跪拜大禮。 這一拜,拜的是楊少華先生的藝術成就,拜的是他德高望重的品格,更是拜那份難以割舍的情誼。
在喪儀司儀的莊重引導下,出殯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作為長子,楊威肩負起打幡的重任。 他依照傳統習俗,完成了“摔碗”的儀式。 隨后,在眾人的注視下,老爺子的棺槨被抬棺師傅們穩穩地護送上了靈車。
就在棺槨即將移入靈車的那一刻,一直強忍悲痛的楊威再也抑制不住! 他朝著父親的方向,用盡全身力氣,撕心裂肺地哭喊出來:“爸爸!一路走好啊!爸爸!”
這聲飽含了所有不舍與痛苦的呼喊,瞬間擊穿了現場壓抑的沉默! 原本還強忍著哽咽的親友、同仁們,情緒瞬間決堤,不少人再也控制不住,紛紛抬手擦拭涌出的淚水。
送別老爺子的車隊,規模也極為震撼。 光是價值百萬的勞斯萊斯,就排了十幾輛,再加上其他各式豪車,組成了一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龐大隊伍。
這支高規格的車隊靜靜地停在殯儀館外, 車龍沿著道路延伸出去足有數百米。 當車隊緩緩啟動,占滿了整條街道的三個車道,浩浩蕩蕩,仿佛一條肅穆而莊嚴的黑色長龍。 這份沉甸甸的排場,承載著眾人的敬意,也映襯著楊少華先生一生輝煌的藝術成就。
老爺子這一輩子,是真不容易。
年輕時為養活一大家子,拼盡全力;誰能想到,九十多歲高齡了,為了幫兒子楊議、楊倫,還得一年拍上十幾個視頻!
這份為兒孫操勞到老的心,讓人心疼,也讓人敬佩。
如今這風風光光的最后一程,他老人家,值得!
在告別儀式上,小兒子楊議代表楊家,向所有前來送別的親朋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他動情地回憶起父親當年一個人拉扯幾個孩子長大的艱辛,那份不易,聽得在場的人心里都酸酸的。
楊議還特別提到了相聲界鼎鼎有名的三大家族——常家、馬家、侯家。 他說,父親楊少華能有后來的成就,離不開這三家的恩情:
常家,是“提攜”之恩—— 把父親扶上了舞臺,給了機會;
馬家,是“栽培”之恩—— 教了本事,讓父親在臺上立得住;
侯家,是“關愛”之恩—— 給了父親溫暖和支持。
楊議這番真誠又鄭重的感謝, 算是替父親補上了生前或許未能及時說出口的心里話。 在場的人聽了,都暗暗點頭,覺得楊家真是重情重義,懂得知恩圖報。
不過,這情深意切的致謝里,也透著一絲說不出的遺憾。 楊議口中這至關重要的“三大家族”,當天卻沒有一家派人親臨現場,來送老爺子最后一程。
告別廳里,還有一份特別的哀思引人注目——北京市政府也送來了花圈。 這份來自家鄉官方的悼念,份量很重。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作為給無數觀眾帶來歡笑的相聲名家,楊少華的藝術和人品得到了家鄉的認可。
這份“哀榮”,是老爺子一生“德藝雙馨”最好的注腳。 想必九泉之下,知道家鄉沒有忘記他,老爺子也能感到欣慰了。
自從楊少華老爺子離世,他的兩個兒子楊議和楊倫,就一直被網友的罵聲包圍著,就沒消停過。
導火索就是老爺子去世前那件事: 天津頂著快40度的毒日頭,兄弟倆把骨瘦如柴、狀態明顯不對的老爺子推出去給餐館剪彩。多少網友揪心地說:要不是遭這趟罪,老爺子說不定真能活到百歲呢!
本以為在父親的葬禮上,兄弟倆能收斂些,好好盡盡孝心。 可誰知道,在莊嚴肅穆的吊唁儀式上,楊議又搞出了一系列讓人大跌眼鏡的操作,簡直是跟葬禮的氣氛唱反調!
進了靈堂,帽子焊頭上? 按說在靈堂這種地方,脫帽是最基本的禮節吧?可楊議那帽子,從頭到尾就沒摘下來過。
跟人合影,笑得春風得意? 來吊唁的場合,本該是沉痛哀思。可楊議跟朋友合影時,那臉上掛的笑容,輕松得像是參加什么喜宴。
接待吊唁賓客,盤腿盤核桃? 更離譜的是,當有來賓上前致哀時,楊議居然大喇喇地盤著腿,手里還悠閑地盤著倆核桃! 那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哪有半點喪父之痛?
而且,楊議這“重視”程度,還分人!
面對汪洋、豹哥時,他照樣盤著核桃,一副玩世不恭、愛答不理的敷衍樣。
可當他的老搭檔、德云社的楊進明一出現,楊議瞬間“變臉”! 立馬放下手里盤得正歡的核桃,熱情地迎上去寒暄。
這差別待遇也太明顯了! 不由得讓人心里犯嘀咕:他這突如其來的“熱情”,該不會是因為覺得楊進明是代表郭德綱、代表德云社來的吧?
難道只有“有分量”的人物才配得到他的尊重?
楊議在父親葬禮上的這些舉動,在網上可算是炸了鍋! 網友們議論紛紛,核心就一點:就算老爺子是“喜喪”(高壽而終),當兒子的,也不能在靈堂上“喜形于色”成這樣吧?
這怎么看,都像是暴露了他對父親離去的真實心態——至少,看不出多少悲痛。
爭議的高潮發生在吊唁現場:
楊議竟然一時興起,跟著請來的鼓樂班子,親自上手敲起了鼓! 旁邊的韓兆還拿著鈸(一種打擊樂器)跟著應和。靈堂里敲鑼打鼓?這畫風也太違和了!
前兒媳夢真也沒“閑著”。 她在吊唁人群里看到熟人,立馬笑嘻嘻地跑過去打招呼,聊得興起時,甚至還像個小姑娘似的翹起了小腿,一臉輕松愉快。
看到這一幕幕,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評論:“真是一個被窩睡不出兩種人!” 楊議和前妻的行事風格“配一臉”。
當然,也有人試圖用“喜喪風俗”來解釋。 他們說,請戲班子、鼓樂隊熱鬧一下,是某些地方的傳統。
但很快,天津本地的網友就站出來打臉了: “扯淡! 就算有這風俗,敲鑼打鼓那也是請來的人干的活兒! 真正的孝子賢孫該干嘛?得跪在靈堂里,規規矩矩地向來吊唁的親友磕頭還禮! 哪有自己跑去敲鼓的理兒?”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網上鋪天蓋地的罵聲壓力太大,還是真的悲痛過度,亦或是別的什么原因,葬禮上還傳出個插曲—— 楊議據說在殯儀館情緒崩潰,暈倒被抬走了。
這段視頻也在網上流傳開來,真假難辨,但無疑又添了一把火。
不管楊議是真暈還是假摔(網友戲稱“奧斯卡時刻”),也不管他和他兄弟之前做了什么、之后還會做什么,此刻,只想說一句:
楊少華老爺子,您一路走好,愿天堂沒有病痛,更沒有需要您九十高齡還得拍視頻的“工作”!
至于楊議兄弟倆嘛...
他們接下來是繼續上演“連續劇”,還是消停點兒,那都是留給咱們吃瓜群眾看的“戲”了,跟含笑九泉的老爺子,再沒啥關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