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蘭山區有家 “欽知坊” 小飯館,一樓擺 3 張桌子,包間擠得轉不開身,就是街頭最常見的那種小店。誰也沒想到,老板黃蘭隨手發個菜品視頻,竟惹來天大的麻煩。
今年 2 月,黃蘭拍了段店里的視頻發上網。視頻糙得很:開頭是盆蛤蟆湯,接著拍了些昆蟲食材,最后掃了眼飯館外觀。全程安安靜靜,沒配樂沒解說,沒價格沒店名,連定位都沒標,更別說買東西的鏈接了。在她看來,就是隨便分享下日常。
3 月 22 日,蘭山區市監局的電話打來了,說她發的是違法廣告,讓去配合調查。黃蘭當時在娘家,趕忙說一周內回去。掛了電話,她心里直犯嘀咕:就這么個視頻,哪違法了?
才過兩天,3 月 24 日,一份《行政處罰告知書》就塞進門縫。上面寫著,飯館涉嫌發布違法廣告,還說她 “拒絕配合調查”,擬罰款 45 萬。黃蘭當場就懵了 —— 自己啥時候拒絕配合了?就她這小店,一年也賺不到 45 萬,這罰單不是逼她關門嗎?
她趕緊在 5 天內交了《陳述申辯書》和《聽證申請書》,說視頻根本不算廣告,也沒違法??山酉聛砣齻€月,監管部門既不撤告知書,也不做最終決定。黃蘭天天愁得睡不著,生意一落千丈,沒辦法,只能把市監局告上法庭。
7 月 4 日,法院立了案。這事經媒體一報上了熱搜,蘭山區立馬成立聯合調查組。7 月 11 日,調查組說早在 5 月 12 日就決定不處罰了,還說 “告知過當事人”??牲S蘭壓根沒收到通知。更怪的是,當初說違法廣告,現在又改說 “涉嫌用中華蟾蜍做菜”—— 當初連菜都沒見著,咋斷定是中華蟾蜍?
這事,不是鬧著玩兒的嗎?開玩笑呢!
黃蘭這事不是頭一回。拿內蒙古來說,有農民因牛棚被罰 64 萬;福州商販賣芹菜賺 14 元,被罰 10 萬;宜賓采耳店賺 2000 元,被罰 22 萬。這些事最后大多靠輿論或法院才改了結果,可基層這種 “罰單經濟” 的毛病真不少。
臨沂去年才出了 “輕微違法不罰” 的規定,說要 “柔性執法”,轉頭就給小飯館開 45 萬罰單。國務院今年也說別 “小過重罰”,可有些地方為了填財政窟窿,哪管這些。
小飯館本就難經營,遇上這種事更是雪上加霜。到底是執法為民,還是為了罰款創收?這賬,真該好好算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