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旁邊這老頭摸我剛剛,就我醒來那會,我想去派出所,這附近有嗎?”7月11日下午,行駛中的司機收到了后排乘客程女士的求助短信。
程女士是一名律師,她稱,自己當天搭乘順風車時遭遇猥褻,同行男子趁她睡覺時摸她大腿根部和內側。隨后,她通過手機備忘錄寫下求助內容,提示司機開車到附近派出所報案。
圖為程女士打的備忘錄救助 圖據受訪者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又學到了一招”“學習視頻機智應對,勇敢反擊”“不愧是法學生,如果大家都不忍氣吞聲,受害者也會大大減少,為司機點贊。”
7月13日,當事人程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涉事男子46歲,當天到派出所后,雙方都做了筆錄,涉事男子自認并詳細供述了猥褻行為。紅星新聞記者從當地派出所證實,警方已查明7月11日14時許,涉事男子在出租車上對受害者進行猥褻,依法對違法行為人以猥褻行政拘留十日。
拼車遭猥褻
女律師寫備忘錄提示司機開到派出所
當地警方:以猥褻行政拘留十日
程女士回憶,7月11日當天,她先乘坐河北到內蒙古多倫的順風車,坐在車后排左邊位置,猥褻她的男子坐在她的右邊。“他首先和我搭話,問我是做什么的,我說是律師。然后他問我,他被拖欠工資的事情,我也給他講了應該怎么辦。后來,他問我要去哪,我當時正在和從內蒙古多倫到錫林浩特的司機聯系,涉事男子也說他要去錫林浩特,我就幫他問了還有沒有座位。”
涉事男子被控制 圖據受訪者
程女士說,兩人共同到達多倫后,一起坐上了前往錫林浩特的另一輛出租車。當時車上已經有兩名乘客,副駕坐著一個女士,后排右側坐著一個小姑娘。坐上20分鐘左右,涉事男子開始有意無意和她有肢體接觸,“比如故意把腿岔開,左手搭在自己的左腿上,在行車過程中觸碰我的右腿,蹭我的胳膊。”
中途,程女士曾睡過一會兒,但很快就驚醒,感覺有人在碰自己。“我把腿上的包拿起來,發現他的左手在摸我的右腿根部。他很快把手伸回去,我當時也不敢說什么,怕他萬一有兇器。幾分鐘后,我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被猥褻了,應該怎么處理,就開始查法條。”
程女士稱,當時她覺得可能有加重情節,因為出租車等屬于公共交通工具,在這種特殊公共空間,車輛行駛在路上無法開門逃跑,利用了被害人無法反抗的環境,“對方可能還以為我在默許或是不在意,從而繼續猥褻行為。”
程女士發布的聊天記錄顯示,意識到遭遇猥褻后,她曾詢問同車女乘客是否遭遇同樣猥褻行為。“當時涉事男子坐在我們中間,后座同排女孩看著歲數不大,20歲左右,又穿著超短裙,我就想問她有沒有遭遇同樣的事情,如果有的話,剛好我去派出所可以帶上她一起。”
隨后,她將寫有求助內容的備忘錄遞給司機看,“一開始他有點呆住了,然后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問先送我行不行。他說好。”在順風車司機的幫助下,涉事男子被送到了派出所。
圖為行政處罰決定書 圖據受訪者
13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巴彥查干派出所證實,警方已將涉事男子行政拘留,并處以行政處罰。程女士最新收到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警方查明,2025年7月11日14時許,涉事男子在出租車上對受害者大腿內側進行猥褻,以上事實有違法行為人陳述、被害人陳述和書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對違法行為人以猥褻行政拘留十日。
公共交通上遭遇猥褻行為該怎么辦?
專家建議,可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
對屢教不改的猥褻者公開曝光
遭遇猥褻行為時,受害人該如何維權?程女士稱,她的視頻發布后,一度受到了網絡暴力,有人對她進行人身攻擊,質疑她的外貌和穿著或是開一些低俗的玩笑:“當天我戴了一個鴨舌帽,上身穿純棉的T恤,下身是長褲,我還以為這樣的穿搭不會引起任何爭論,但還是會有人攻擊我,還有的人說穿成這樣有什么好摸的。”
作為一名律師,程女士認為,遇到此類情況,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在確保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再采取行動。因為猥褻行為事發突然,“車上沒有錄音,也沒有拍到視頻,很難有相應證據,報案后建議向警方如實還原當時的情況。”程女士稱,司機協助她將涉事男子送到派出所后,“對方承認了,并詳細和警方描述還原了自己當時的行為和動作。”
據法制日報報道,多位來自北京、上海、山東等地的女性受訪者表示,曾在公交車或地鐵上遭遇猥褻或疑似遭遇猥褻。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謝澍接受采訪時介紹,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均對猥褻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并根據情節輕重給予不同的處罰。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猥褻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情節惡劣的,可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
由于很多人在遭遇猥褻時,完全想不到要收集證據或直接抓住猥褻人報警,只有一部分人選擇當場報警并將其繩之以法。在謝澍看來,這也是公共交通上猥褻行為頻發的主要原因。謝澍認為,有些受害人根據日常經驗,認為對方是無意間碰到的,或者認為是車廂擁擠等原因,對嫌疑人不予追究,這些都讓對方肆無忌憚。
“此外,公共交通環境中的猥褻行為取證較難。”謝澍說,受害人在發現猥褻行為后,往往處于驚慌、緊張的狀態,可能無法及時有效地收集證據,即便想起來要通過自力救濟進行錄像,也較容易被對方發現并破壞。司法實踐中,對其他乘客發現猥褻行為的及時性和錄像的主動性也有很高的要求。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此類案件證據薄弱、取證困難的情況,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曾起草《公共交通領域強制猥褻犯罪取證指引》,并牽頭召開公檢法聯席會議討論會簽,形成類案規范,從規范取證、強化關鍵證據著手,保證案件質量。
謝澍建議,可以加大懲處力度,同時可以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屢教不改的猥褻者進行公開曝光和限制其乘坐公共交通等懲罰措施,威懾潛在的猥褻者。同時。在社會層面對受害者應對方式方法進行宣傳普及,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受害者在面對公共交通猥褻時敢于說“不”。
紅星新聞記者 蔡曉儀
編輯 楊珒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