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消息,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發布官方聲明,黃溪連大使正式向菲律賓外交部通報了對前參議員托倫蒂諾的制裁決定,明確指出其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系”。
菲律賓外交部在制裁宣布后沉默了整整七天,最終于7月8日召見中國大使表達抗議。菲方發言人一面承認“實施制裁本來就是中國合理的一種權利”,一面又指責中方舉措“不符合兩個平等主權國家關系基礎的相互尊重”。這種矛盾表態背后,是馬科斯政府面對政治壓力與戰略困境的無奈宣泄。
馬科斯(資料圖)
菲律賓官方對中方制裁的“七天沉默”絕非偶然。關鍵節點出現在7月3日——中國宣布制裁不到24小時,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群便現身呂宋島以西海域。直到這支海上力量完成部署,菲律賓外交部才在7月8日啟動外交抗議。
軍事協調緊隨其后。7月初,美菲空軍在呂宋島克拉克基地展開“雷霆對抗”演習,2301名菲軍與225名美軍協同演練,美軍更派出最先進的F-35隱形戰斗機參演。美軍指揮官毫不掩飾意圖,直言F-35部署是為“深化與地區合作伙伴的協同,以推動印太開放戰略”。依托美國航母與第五代戰機壯膽,馬尼拉自認獲得了與中國交涉的籌碼。
被制裁的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絕非普通政客。他作為2023年《海洋區域法》的核心推手,公然將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劃入”菲律賓版圖。更嚴重的是,他主導的《群島海道法》企圖單方面限制各國在西太平洋的航行權利,構成對中國主權的系統性侵犯。法案通過后,他持續煽動對抗,甚至要求為菲海岸警衛隊提供“海洋區域法培訓”,強化侵權意識。
托倫蒂諾的挑釁遠不止立法操作。2025年4月,他僅憑一張93萬比索支票就宣稱“掌握中國干涉菲選舉證據”,卻始終拿不出實質依據;他還主導制作所謂“親華代理人名單”提交參議院調查,通過污名化手段煽動恐華情緒。這類惡意行為迫使中方依法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領土,斬斷其跨境商業活動渠道。盡管他嘴硬稱制裁是“榮譽徽章”,但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對任何依賴對華貿易的菲律賓政客都是切膚之痛。
馬科斯(資料圖)
面對菲美聯合施壓,中方的反制清晰而堅定。菲律賓海軍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6月共有49艘解放軍艦艇出現在靠近菲律賓的南海區域,創下當年最高紀錄。這些艦艇以黃巖島及周邊海域為重點巡航區,形成常態化的存在態勢。中國海警同步加強執法力度,對菲方侵權船只實施有效攔截。
針對菲方“水炮強度升級”等無理抗議,中國駐菲使館以金石之聲回應:“損害中國利益,必然要付出代價”。這一立場與王毅外長2024年7月會見菲外長馬納羅時的警告一脈相承——當時王毅直言菲方“違背雙方共識和自身承諾”,若引入美國中導系統將“制造地區緊張對立,引發軍備競賽”。
馬科斯政府表演對華強硬時,刻意回避了一個基本現實:2024年中菲貿易額突破800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是菲最大貿易伙伴。菲律賓香蕉占對華出口23%,鎳礦依賴度高達87%,約200萬菲律賓海外務工人員以香港為重要謀生地。這些經濟紐帶構成菲律賓民生的支柱。
政治冒險正遭遇經濟反噬。2025年上半年,菲律賓政府債務飆至16.92萬億比索的歷史峰值,基層民眾對香蕉、菠蘿等農產品出口受阻的怒火直燒總統府。當美軍航母的陰影籠罩馬尼拉灣時,菲律賓漁民更舉著“美國滾出南海”的標語抗議——他們真正關心的,是鯖魚群能否重回傳統漁場。
馬科斯(資料圖)
馬尼拉灣內停泊的美國航母陰影尚未散去,中國海警船在仙賓礁的航跡卻已寫入現實。當菲律賓外交部召見中國大使的同一天,山東艦航母編隊在南海試射了射程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中國對托倫蒂諾的制裁猶如一柄精準的手術刀,剖開了馬科斯政府外交冒險的虛張聲勢。國際政治的棋盤上,籌碼永遠在實力與利益的天平上跳動,而非在煽動性言辭中漂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