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電視劇《浴血榮光》發布定檔預告片,7月15日起,央視一套正式首播。這部電視劇由王仁君、王志飛、陳龍等多位知名演員主演,講的則是國共合作破裂到遵義會議之間的歷史內容。該劇導演陳力,持續耕耘在主旋律題材當中,已經是一位非常成熟的主旋律題材導演,屬于電影和電視劇雙豐收的,獲獎無數。
大家不妨先來看這部電視劇的劇情梗概:
1927年國共兩黨合作破裂后,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組織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并在井岡山開辟了革命根據地,創建了人民軍隊。隨后,轉戰閩西,歷經血與火的考驗和不斷探索,終于在古田會議上確定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偉大原則。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路上,紅軍歷經艱難險阻,沖過四道封鎖線,血戰湘江,突破烏江。在中國革命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力挽狂瀾,與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同于1935年1月15日召開了遵義會議,中國革命歷經了偉大的轉折,開創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偉大征程。
結合這部電視劇的定檔預告片來看,《浴血榮光》是一部走主旋律正能量路線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情內容講的則是國共合作破裂之后,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如何找到最終勝利方向的故事。這樣的題材內容,在以往的主旋律影視劇作品當中,也曾經反復出現過。甚至于可以說,在老編我小時候,這樣的題材內容,就已經司空見慣了。
而最近這幾年,這一題材重新回歸劇迷視野。這一類型的電視劇作品,和曾經的對比,最為明顯的區別便是,拍攝的陣仗更為宏大了,尤其是在場面戲份上,是幾十年前的這類電視劇無法比擬的。《浴血榮光》這部戲的場面戲,還是非常值得期待一下的。該劇導演陳力,善于運用鏡頭調度和音效鋪陳的方式,來實現大場面的烘托。這種導演技法,在《守島人》當中,便已經體現的非常明確。
陳力導演善于鋪陳,但不怎么遵從藝術留白原則。這種鋪陳技法,在電影藝術的烘托上,還是有著獨特的味道感的。在電視劇拍攝上,我比較擔心的便是,鋪陳造成的情緒化的內容,會讓觀眾們覺得追起來很累。陳力導演喜歡在鏡頭語言當中幫助觀眾抒情。這種技法,在90分鐘到120分鐘的電影當中,還是可行的。到了40集的電視劇作品當中,則容易“累著”觀眾。
如何拿出一些不一樣的來,是《浴血榮光》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故事內容當中,很多劇迷已經如數家珍了。畢竟,這些內容,就是近現代歷史課上的必考內容。即便是理科生,在初中階段,也是學習過這些內容的。在觀眾們都熟悉劇情內容的前提下,就需要劇作以細節見長,以哲學和社會學的思考見長的。這方面,比較成功的,便是《覺醒年代》——這是一部以哲學見長的作品。
陳力導演的作品,能否在哲學和社會學維度上見長,而不是把大家熟悉的歷史用流水賬的方式重新拍攝一遍呢?壓力在編劇那里,不在導演那里,除非,導演也參與了劇本創作,也是編劇當中的一員。按照歷史教科書的樣子拍攝,不難,加入真正的哲學和社會學的思考,則是中學歷史教科書無法完成的任務了。所以,該劇重中之重,看編劇。
《浴血榮光》的編劇是丁涵。這位編劇,是《守島人》的第二署名編劇,也是《山花爛漫時》的第二署名編劇。在以往的創作履歷當中,丁涵尚未有自己第一署名的經歷,這部《浴血榮光》算是首部。《山花爛漫時》在敘事邏輯上,是存在問題的。《守島人》則屬于典型的陳力風格,畫面和音效的大規模鋪陳。所以,丁涵能否在《浴血榮光》當中證明自己的實力,在其以往的履歷作品當中,無法獲得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我見很多宣傳當中說,這部《浴血榮光》是《古田軍號》的原班人馬。這是典型的外行話。這兩部作品的編劇是不同的。編劇,編劇,才是一劇之本。兩部戲,不是同樣的編劇,就不能說是原班人馬。除非,說這種話的人,根本不重視編劇。當一部戲,不重視編劇的時候,就是頂危險的時候了。
基于以上這些,我建議,暫時調低對于《浴血榮光》的質量期待值,如是,或許我們才能獲得追劇的質量驚喜。(文/馬慶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