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擬對中國起重機加征100%關稅,卻遭美國港口業集體反對。當80%市場份額已被中國制造占據,美國為何還要在落后十年的賽道上自斷生路?
據《華爾街日報》披露,多家美國港口運營商正在緊急游說特朗普政府,懇請推遲對中國產起重機加征關稅的計劃。這些業界人士叫苦不迭,直言若新關稅真的落地,港口設備升級成本將暴增數千萬美元,這筆巨額開支最終恐怕還得美國自己買單。
【特朗普擬對中國起重機加征100%關稅】
這場關稅風波始于今年5月,當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了一場火藥味十足的聽證會,討論對來自中國的岸橋起重機征收100%關稅,以及對其他裝卸設備征收20%至100%不等的懲罰性關稅。盡管業界代表據理力爭,政府小組卻置若罔聞,執意推進這項爭議性政策。
美國對中國起重機的忌憚可謂由來已久。目前全美港口使用的岸橋起重機中,八成來自中國制造,其中振華重工(ZPMC)的產品更是占據絕對優勢。
這些鋼鐵巨臂之所以能征服美國市場,靠的可不是什么"不公平競爭",而是實打實的性價比優勢。一臺中國起重機售價約1500萬美元,比最便宜的競爭對手還要低數百萬美元。
更關鍵的是,放眼全球,能提供這種大型港口設備的制造商屈指可數,除了中國企業,就只有芬蘭和德國的個別企業,而這些歐洲廠商的產能根本滿足不了美國的需求。
【美國重建起重機生產能力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港口運營商們現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美國港務局協會主席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本土根本沒有岸橋起重機制造商,全球也僅有三家公司能提供符合要求的設備。
他們懇請政府至少對2024年底前下單的起重機給予關稅豁免,并建議將新訂單的關稅征收推遲三年。美國海港雇主協會主席更是頻頻造訪白宮,希望為港口爭取更多時間尋找替代貨源。
這些業界領袖的焦慮不無道理,他們指出,要在美國重建起重機生產能力至少需要十年時間,而歐洲廠商短期內也難以擴大產能。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政府計劃加征的新關稅,還要疊加在拜登時期已經實施的25%關稅之上。這種層層加碼的做法,讓本就脆弱的美國港口供應鏈雪上加霜。
【美國港口供應鏈雪上加霜】
而特朗普政府這種"頭痛醫腳"的做法,不僅無法振興美國制造業,反而會讓美國港口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細究起來,美國對中國制造業的打壓可謂花樣百出。除了起重機,他們還對中國建造的船舶收取高額港口費,試圖通過行政手段重振本國造船業。
美方計劃新規分階段實施,不僅針對中國建造、中國擁有的船舶,就連使用中國船舶的海運服務商也難逃一劫。三年后,美國政府還計劃限制外國建造船舶,從事液化天然氣運輸業務。這一系列操作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暴露了美國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力不從心。
而顯然,美方這一系列操作是為了打擊中國造船業,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遏制中國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進而維護其在全球貿易和產業格局中,看似搖搖欲墜的優勢地位。然而,這種短視且霸道的做法,無疑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國試圖打擊中國造船業】
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打得響,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市場規律。中國制造業的崛起靠的不是什么"不公平競爭",而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技術積累、管理創新和市場開拓。中國企業從默默無聞到全球領先,靠的是持續投入研發、嚴格把控質量、不斷完善服務。如今美國政府想用行政手段逆轉市場選擇,無異于癡人說夢。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種保護主義政策的副作用正在逐漸顯現。港口設備升級滯后,將直接影響美國港口的運營效率和競爭力。在全球航運網絡這個精密運轉的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卡頓都會產生連鎖反應。
物流成本上升會削弱美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進而影響整體貿易表現。最終為此買單的,還是美國的普通消費者。
【中國外交部多次警告】
國際社會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也日益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強調,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是市場競爭的自然結果,美方將自身產業衰落歸咎于中國,既不公平也不明智。
事實上,中國造船業和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進步,為全球貿易發展和供應鏈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這種"自己不好過也不讓別人好過"的做法,正在破壞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信任。
面對美方的無理打壓,中方的應對之策顯得從容不迫,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服務水平。這種以技術創新應對貿易壁壘的策略,遠比打口水戰來得實在。畢竟在市場經濟中,最終說話的還是產品品質和服務水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