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二姐,你的追劇寫作成長搭子。
《錦繡芳華》馬上就要大結局了,最新劇情卻看得我心頭發悶。
沒想到,寧王早就做好了應對。
他不光策反了寒門學子的代表張謙,還讓他親手殺了恩師俆祭酒。
蔣長揚也被他用短刀,直捅胸口。
他們籌謀多年對付寧王,卻換來個血洗芳園,徹底失敗的下場。
為什么?
因為他們都低估了人性里最臟的那一面!
成年人最應該明白的道理,就是不能對人性有潔癖,也不能輕易挑戰人性,否則會輸得很慘。
PART 01
好人也會辦壞事。
燒尾宴上反水的張謙,其實早在第一季的時候就出現過。
當時蔣長揚用蒙汗藥迷暈了一群學子,帶到了寺廟里。
后來圣人親去,鼓勵這些學子好好讀書。
張謙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此之前,張謙已經9次科舉未中。
如今被圣人親選扶持,又親身經歷了科舉之前的不容易,按理說他應該感激圣人才對。
可他為什么會在高中之后,依然選擇叛變呢?
張謙寒窗苦讀多年,雖然有才,卻一直因為自己是寒門學子,遭受氏族打壓。
劉暢為了打探蔣長揚他們的計劃,找到了張謙,并且向他承諾了一步登天的機會。
放榜當日,張謙看到自己名列榜首,才發現:
圣人和蔣長揚籌謀多年,才為他們爭取來的科考公平;
在手握權力之人那兒,不過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此刻的張謙,看到了寧王勢力的強大,對圣人和蔣長揚所謀之事已經沒了信心。
為了自己的前途,也為了自保,他選擇向人性中的惡低頭。
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
對任何人而言,“好人”這層皮,都經不起權力的考驗!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把自己的后背交給別人,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好人。
PART 02
不懂人性,遲早吃虧!
中國有句老話:好人活不久,禍害遺千年。
無論在影視劇里,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好像都是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活得更好。
因為他們對于人性里的臟,毫不避諱。
寧王就是這樣的人。
對寧王來說,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自私這樣的字眼,對他來說并不是貶義詞。
所以,他不會重情更不會重義。
只要對他無用,他就可以拋之棄之,就連親生女兒也不例外。
而圣人跟他,就恰恰相反。
圣人還是太子時,就差點被寧王燒死。
當時百姓們被寧王誤導,都覺得是太子貪玩引起了火災,才燒死了公主。
面對民怨,太子不但沒有解釋,反倒說自己在其位,就該承擔非議。
同時,他還拿出自己的私產救濟百姓,且并未對百姓做出任何解釋。
這樣的太子,一心赤誠,他不屑于利用人性,去籠絡民心。
他認為他身在高位,要把百姓放在首位,不能自私地為自己辯解。
所以才給了寧王操控民心,壯大勢力的機會。
成年人最應該明白的,就是人性具有多面性,千萬不能對人性有潔癖。
只有敢于直面人性里的臟,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PART 03
不要輕易挑戰人性。
在面對人性這件事上,何惟芳顯然就比圣人做得更好。
就拿何惟芳建立悟庸堂,不收診金只收藥錢這事兒來說。
她懂得“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也就說明她明白人性也有惡的一面。
如果只是一味地發善心,去救濟百姓。
長此以往,百姓只會覺得施善者應該做這些,反倒不會對施善感恩。
不理智的善,只會激發出人性的惡。
圣人對張謙這樣的寒門學子,寄予厚望,盡力扶持。
他從一開始,就默認寒門學子都是善良的,都是好的。
而忽略了他們作為一個人,心里也會有最原始的貪婪和欲望。
圣人跟蔣長揚把如此重要的起事計劃,毫無保留地透露給張謙,就相當于給自己遞了一把刀。
可是在利益面前,根本就不存在絕對的信任。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挑戰人性。
在《這就是人性》這本書里,有一句話:
“體現一個人變得成熟的標志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能夠接納這個世界的灰色。”
而成年人最頂級的清醒,就是如何惟芳那般,既守住自己的初心,也不避諱人性的灰暗。
理解人性,順應人性,利用人性;
先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得了更多的人。
我是二姐,用讀寫重啟人生,找尋人生的多一種可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點贊轉發,或者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分享,如侵權煩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