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北京音樂廳內樂音悠揚,中國交響樂團2024/25音樂季“流行也經典”合唱音樂會在此上演。在奧地利指揮家維杰·烏帕德亞雅的引領下,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帶來涵蓋歐美經典、印度旋律與中國民謠等多種音樂風格的作品,為觀眾呈上一場跨越地域與時代的音樂盛宴。
伴隨著美國民歌《謝南多厄河》悠遠的旋律在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優美的和聲中流淌,現場觀眾忘卻了暑熱,沉醉于音樂編織的多元世界。隨后的《羅賓遜夫人》別具一格,合唱團咬字利落,帶著美式民謠的敘事感,又以東方聲樂的溫潤中和了原曲的銳利,兩種表達和諧共生。《時光流轉》里,周建飛的領唱如穿過多棱鏡的光,不張揚卻穿透歲月,鋪就細膩的織體。
影視金曲的演繹更是充滿跨文化表達的巧思。《波西米亞狂想曲》中,多聲部對話精彩紛呈,男聲部厚重如地基,女聲部攀升似火焰。維杰的指揮摒棄刻意復刻搖滾的張揚,賦予這首狂想曲更包容的情感張力,仿佛不同聲音共同訴說著跌宕故事。《空降危機》里,王煦然清亮的聲音如鋒芒,合唱團的和聲如潮水托舉,阿黛爾原曲的悲壯在交織中呈現出東方文化的堅韌。
如果說上半場每首曲目都在流行與經典的邊界游走,碰撞出獨特火花,下半場則猶如打開了另一扇窗,透著相似的人間煙火。《非洲》中,合唱團用哼鳴模擬草原風聲,以頓挫的唱詞呼應原曲節奏,勾勒出遼闊想象。《寂靜之聲》的演繹克制而動人,楊楊的領唱似耳邊低語,合唱團的和聲如暮色漸濃,將原曲里的孤獨與思考釀成人類共通情緒,在寂靜中與內心對話。
維杰編排的兩首印度曲目成為全場亮點。這位在印度出生、奧地利扎根的指揮家,憑借對多國語言的熟悉,將印度傳統旋律巧妙拆解成合唱聲部。《醉人暮色》既有塔布拉鼓般的節奏彈性,又帶著中國聲樂的咬字溫情,和諧共生。《怦然心動》中,原曲旋律在多聲部里舒展,印度音樂的熱烈與合唱的規整自然融合。
隨后《大海啊,故鄉》《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國作品相繼登場,將中國故事娓娓道來。《大海啊,故鄉》的和聲里,聲部張弛模擬潮起潮落,“故鄉”成為所有人心中溫暖的錨點。《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干凈和聲托著旋律,東方含蓄的愛意跨過語言邊界。來自東方的溫暖與細膩持續拓寬著音樂表達的廣度,掌聲與喝彩聲貫穿全場。
在音樂市場多元發展的當下,“流行也經典”合唱音樂會打破了“流行”與“經典”的刻板界限,讓流行旋律經藝術加工,登上古典音樂殿堂,煥發全新魅力。整場演出,維杰的指揮如隱形絲線,將多種音樂風格串聯得恰到好處。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以精湛的技藝、細膩的處理,為整場演出注入了深度與厚度,讓觀眾看到合唱藝術不止于傳統經典,也能擁抱時代旋律。當和聲再度響起,這場融合流行與經典的音樂會,成為了夏日音樂版圖中獨特的風景。
中國交響樂團供圖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