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提前晉級的勝利,說實話算不上完美答卷,但中國女排3-1拿下加拿大,結果還是讓人松口氣——比分看著穩,過程卻一波三折,特別是莊宇珊終于找回狀態、砍下全場最高的21分,這一幕多少讓人有點小驚喜,不過,比賽里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實打實擺在那,尤其是張籽萱這個二傳的起伏,球迷看著難免有點“上頭,但理性拆局,情緒不能蓋過事實。
先說莊宇珊,這場比賽44扣17中1攔3發,直接貢獻了21分,這數據擺出來,絕對是全隊核心輸出,尤其那三次發球直接得分,不光幫球隊逆轉了局面,更是讓她自己從最近幾場的低迷里“回血,說實話,之前對意大利時她的表現確實不算理想,受限于身高和對手針對,進攻端被死死盯住,攔網也露出不少空檔,甚至發球環節都有明顯波動,球迷噴她“擺爛、質疑她能不能扛得住主攻的擔子,這都不是空穴來風,但這場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確實給了教練組和球迷一顆定心丸。
不過,成年隊的舞臺和青年賽場完全不是一個強度,莊宇珊雖然氣質在線,P卡身份也足夠勵志,但身高182在國際賽場畢竟是短板,對抗強隊時一旦被盯死,很容易掉鏈子,這點在前幾場已經被放大過,但她的韌勁也確實值得點贊,受挫沒擺爛,反倒是調整狀態,用數據說話,這種球員更容易在大賽里頂住壓力——別的不說,就沖這股子狠勁和臨場反彈能力,奧運會上的替補價值就很大,哪怕不是首發,關鍵時刻也能頂得上來。
再看張籽萱,16歲的主力二傳,這個年紀在國家成年隊穩坐首發,說不上“天才少女也差不多了,前十場傳球榜穩居第一,海外媒體都在點贊,可問題也不小,這場比賽反擊時她對副攻快攻的使用偏保守,四號位傳球在對方雙人攔網下波動明顯,面對壓力不是很敢放開,分配球點雖然分散,但對王媛媛的強攻利用還不到位,說得直白點,經驗和膽量都得靠比賽慢慢堆,球迷要“點贊回懟,數據好看不能遮住短板,關鍵場合還是得扛得住才行。
其實,這也不是說張籽萱不行,16歲能有這表現已經遠超絕大多數同齡人,問題就在于,成年隊的比賽節奏和對抗難度,遠不是青年賽可比,未來要想真正坐穩主力,傳球的穩定性、戰術組織能力都得再提升,尤其是在球隊落后或者被追分時,二傳的決斷力和自信心就是分水嶺,說到底,沒人會苛責一個16歲的球員,但中國女排眼下正處于新老交替的窗口期,張籽萱這樣的小瑕疵,遲早要被對手放大。
說回比賽本身,中國女排在進攻和發球環節領先很明顯,但攔網端卻被加拿大壓了一頭,尤其到第三、四局,隊伍的臨場調整和心態波動還是有點大,這種比賽如果對手是歐美一線強隊,恐怕就不只是丟一局的事了,教練組其實心里有數,李盈瑩還沒回歸,隊伍攻防兩端都還在磨合期,像莊宇珊、吳夢潔、董禹含這些新主力,狀態起伏完全是意料之中,問題就在于,世聯賽這種級別的比賽,不給你太多試錯機會,年輕球員得邊打邊學,成長的代價就是時不時會掉鏈子。
場外聲音也不少,有人說中國女排這套陣容“擺爛,主力傷病、替補不給力,甚至質疑教練組用人策略,但事實擺著,晉級總決賽算是完成了階段性目標,球員表現有起有伏也是正常現象,輿論看似激烈,其實沒必要“對噴,理性來看,球隊現階段就是在為奧運練兵,莊宇珊的回暖、張籽萱的小問題,都是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回頭看過往,中國女排一直就是在“質疑—爆發—再質疑—再爆發中成長起來的,從郎平年代的“鐵榔頭,到現在新一代小將挑大梁,球迷的期待和壓力一直沒變,但這支年輕的隊伍,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張籽萱和莊宇珊們還是有機會慢慢把短板補上,經驗、技術、心態,都是可以在大賽里一點點磨出來的。
這場勝利雖有亮點但也有隱憂,提前晉級總決賽給了中國女排喘息和調整的空間,莊宇珊狀態回暖是大好消息,張籽萱的小瑕疵則提醒球隊必須警覺,未來的比賽場場都是硬仗,機會和風險并存,能不能頂住壓力,得看這幫年輕人究竟能成長到什么程度,球迷該點贊就點贊,該批評也別嘴軟,畢竟,真正的強隊,是在質疑聲中成長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