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27萬平超級廠房曝光,中國要“流水線造戰斗機”了,看到這消息,我第一個反應:“中國航空工業,這是要開掛??!”
27萬平方米,什么概念?相當于38個標準足球場,比北京鳥巢還大,與美國洛馬為F-35打造的沃斯堡總裝廠比起來,規模也是旗鼓相當,而廠房內配備的,是復合材料加工中心、鈦合金增材制造中心、智能化物流系統等頂尖設施。
有人可能覺得:“不就是廠房大了點,多造幾架飛機唄?!钡@事真沒這么簡單,用專家的回復,這里不是傳統“機庫式”生產,而是采用“脈動生產線”,之所以說新廠房的意義遠超“量產”,關鍵也就在這“脈動生產線”。
那問題來了,這所謂的“脈動生產線”什么概念?到底有哪些革命性突破?
所謂“脈動生產線”,就是將戰機拆解為模塊化組件,各單元同步推進生產,最終像“脈搏跳動”般精準組裝,簡單來說,就像手機組裝流水線,部件在固定工位完成組裝,整條線定期“脈動”推進,每個環節高效銜接。
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第一,從"手搓"到"流水線",效率上肯定是要狂飆的。傳統戰機生產零部件分散加工,最后集中組裝,效率低下,脈動生產線則像智能手機組裝線,模塊化分工,每個站位專注單一任務,整條線按節拍推進。比如機翼、發動機、航電系統等同步生產,最后像拼樂高一樣快速整合。
第二,告別"人肉質檢",精度也能實現質的飛躍。廠房內密布智能機器人、3D打印設備、數字孿生系統,每個零件從生產到安裝都自帶“二維碼身份證”,實現全流程追溯。比如復合材料加工采用激光掃描,鈦合金部件用3D打印技術,精度和可靠性碾壓傳統工藝,甚至戰機交付后,還能通過數據鏈遠程升級軟件。
第三,供應鏈全掌控,"餃子"下越多性價比更高。規?;a帶來成本攤薄,加上智能物流系統精準配送,減少資源浪費,殲-35的單價低于同類五代機,完全具備出口競爭力。同時,從發動機渦扇-19到航電系統,殲-35實現100%國產化,這意味著,中國戰機生產不再受制于人,想造多少造多少,想升級就升級。
這波操作下來,殲-35不僅要量產,更要質優價廉,未來中國海軍的天空,注定更加熱鬧。當然,現階段咱們的目標,也并不保守:“預計到2026年,僅該廠房的年產量就能沖擊80-100架,未來規劃更瞄向150架的年產能大關”。
年產能150架,是什么概念?目前殲-20年產量約100架,若沈飛新廠滿負荷運轉,中國五代機年產量將突破300架。這意味著,咱們空軍能快速填補隱形戰機缺口,從“三代機為主”向“五代機為核心”的戰略轉型;海軍艦載機更加自由,“福建”艦等新一代航母急需艦載機,殲-35彈射型將快速列裝。
同時,外貿市場也將迎來破局,性價比高、產能充足的殲-35,必將沖擊國際軍火市場,挑戰F-35的壟斷地位。不出意外,美軍智庫跑出來警告了:中國脈動生產線一旦成熟,將打破全球戰機供應鏈平衡。畢竟,F-35雖強,但依賴全球供應鏈,產能受制于盟友配合;而沈飛的“全自主”模式,在戰時更具韌性。
可以說,沈飛27萬平超級廠房的崛起,是中國戰機工業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里程碑。上世紀中國戰機生產依賴蘇聯技術,如今已實現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蛻變,產能優勢將成為大國博弈的新籌碼。
當殲-35像智能手機一樣快速迭代、批量生產時,中國空天力量的崛起,將不可阻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