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廣州,暑氣漸盛卻擋不住教育同仁的熱忱。5日,由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主辦,廣州理工實驗學校、《教育瞭望》雜志社協辦的“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小語種教育聯盟成立大會暨高峰論壇”在廣州理工實驗學校圓滿落幕。這場匯聚了全國各地語言教育專家、學者及教育工作者的盛會,以“融合·創新·共享:粵港澳大灣區小語種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共同見證了小語種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活動由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秘書長楊郁主持。
上午9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正式拉開帷幕。全場起立,目光聚焦于國旗,激昂的旋律回蕩在會場,彰顯著教育工作者們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蒞臨本次盛會的重要嘉賓陣容強大,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顧問,第九屆國家督學陳健先生;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馬蕭教授;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本科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王建農先生;湖北省教育考試院高考辦原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胡向東教授;河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河南省中日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王鐵橋教授;河南大學日語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全國高等學校大學日語教學研究會秘書長鄭憲信教授;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主任陳鳳川教授、日語系李莉薇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闡釋學研究院院長陳開舉教授;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院長陳二泉先生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學校校長,大灣區校長行動聯盟主席團各聯盟校校長及眾多教育同仁,共赴這場小語種教育的思想盛宴。他們的到來不僅體現了對小語種教育的高度重視,更彰顯了各界推動語言教育發展的決心。
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顧問陳健先生率先致辭,他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切入點,深刻闡釋了小語種教育的時代價值:“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小語種教育已成為連接中外、溝通世界的戰略支點。” 他特別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實際,指出大灣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與東盟、歐盟的貿易額日益增長,經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持續拓展,而當前小語種人才缺口已達5萬余人,這一數據直觀反映出小語種人才在區域經濟發展與國際交流中的迫切需求。陳健先生的致辭為大會奠定了“立足灣區、放眼全球”的戰略高度。
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本科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王建農先生隨后登臺,他對聯盟的成立給予高度評價:“小語種教育聯盟的成立,正逢其時。” 他進一步解釋道,這既是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響應——小語種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的重要紐帶,其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也是順應全球化背景下復合型人才培養趨勢的必然選擇。王建農先生寄語聯盟:“希望聯盟能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為畢業生拓展國際化就業渠道,助力我國在國際傳播、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領域提升話語權與競爭力。”
作為東道主,廣州理工實驗學校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黃水光的致辭充滿熱情。他自豪地分享:“廣州理工實驗學校在今年的高考中,小語種學科大放異彩。” 具體而言,該校選擇小語種的考生平均成績較往年提升顯著,多名學生憑借小語種優勢被國內外知名高校錄取,其亮眼表現深受學生、家長、學校及社會的廣泛認可。黃水光書記表示,學校將繼續加大對小語種課程的支持力度,從師資配備、課程研發到實踐活動設計全面升級,力爭在小語種教育領域再創佳績,為學生成長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致辭環節后,大會進入重要時刻。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院長陳二泉莊重宣讀了聯盟成立批復文件,清晰介紹了聯盟籌備過程中的各項法定程序及完成情況,正式宣告小語種教育聯盟合法成立。現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隨后,在全場嘉賓的共同見證下,陳健先生、馬蕭先生、王建農先生、陳二泉先生、王鐵橋先生、鄭憲信先生、陳鳳川女士、陳開舉先生、黃水光先生等嘉賓一同走上臺前,攜手揭開覆蓋在牌匾上的紅綢——“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小語種教育聯盟”的金色字樣在燈光下熠熠生輝,瞬間點燃全場熱情,標志著這一重要教育平臺正式揚帆起航。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孟郊的勸學名句被主持人引用,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教育的時代使命。小語種教育不僅是語言的橋梁,更是文化交融的基石。此刻,在場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切感受到:以教育為舟,以聯盟為帆,他們正共同為灣區乃至全球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這不僅是小語種教育聯盟的首次亮相,更是灣區教育協同發展的莊嚴承諾。
聯盟的組織架構搭建是接下來的核心環節。經多方推舉與審議,小語種教育聯盟首屆理事長為馬蕭教授,副理事長包括胡谷明教授、王鐵橋教授、李紅教授、鄭憲信教授、陳鳳川教授、王勇教授、武建國教授、申智琦教授、梁瑞清教授、胡春雨教授、陳開舉教授、李莉薇教授等。在熱烈的掌聲中,陳健督學親自為馬蕭教授等首屆理事長、副理事長頒發聘書,每一份聘書都承載著對聯盟未來發展的重任與期許。隨后,新當選的理事長馬蕭教授也為陳健、王建農、陳二泉等聯盟顧問代表頒發聘書,顧問團隊的加入為聯盟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緊接著,小語種教育聯盟首屆常務理事聘任儀式舉行。張鴻彥教授、吳艷梅老師、陳著教授、歐柔蘚研究員、楊郁老師、陳鳳老師、黃水光校長、李業銘董事、譚建翎總經理、張小紅校長、張雄記校長、帥亞成校長、石繼烈校長、柳兆春校長、董恩富校長、賈高見校長、張剛軍校長、曲仕華校長、劉敬超校長、袁江鯉校長、于大強校長、劉俊波校長、李銀校長、劉朝武校長、王永福校長、李優生校長、吳映國校長等被聘任為第一屆常務理事。陳健督學、馬蕭理事長、王建農先生、陳二泉院長共同為常務理事頒發聘書,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每一位受聘者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聯盟成立的意義,最終要落到實踐層面。聯盟正式成立后,隨即與首批成員單位代表簽署合作協議。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小語種教育聯盟馬蕭理事長分別與廣州市理工實驗學校黃水光校長、肇慶市致遠實驗學校柳兆春校長、深圳市承翰學校李銀校長簽約。落筆瞬間,標志著聯盟與成員單位在課程研發、師資培訓、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正式啟動,聯盟工作從“理念”走向“實踐”。
簽約儀式后,大會舉行了莊嚴的小語種教育實驗學校授牌儀式。陳健督學、馬蕭理事長、王建農先生、陳二泉院長分別為廣州市理工實驗學校、肇慶市致遠實驗學校、深圳市正德高級中學、廣州市星執學校、佛山市聽音湖實驗中學、江門市新會區名冠實驗學校、東莞市翰林高級中學、普寧紅領巾實驗學校、廣州市黃廣附屬學校、東莞市北辰高級中學、深圳市承翰學校、東莞市豐泰外國語實驗高級中學、汕頭市潮南實驗學校、汕頭市廣大實驗學校、普寧新世界中英文學校、汕尾市海豐縣鴻志實驗學校頒發小語種實驗學校牌匾。獲得授牌的各校代表手捧牌匾,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授牌為契機,加大小語種教育投入,積極參與聯盟活動,推動小語種教育落地生根。
“全球視野下,政策是教育的指南針。” 成立儀式后的政策解讀與主題報告環節精彩紛呈,為聯盟發展指明方向。第一位報告人是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小語種教育聯盟理事長馬蕭教授,他帶來《大灣區小語種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25-2030)》的解讀。報告中,馬蕭教授提出的“五年發展路線圖”涵蓋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國際交流合作、評價體系構建等多個維度,既有宏觀規劃,又有具體實施路徑,為聯盟未來發展繪制了清晰藍圖。
高考改革是小語種教育落地的重要抓手。湖北省教育考試院高考辦原主任、華中師范大學博導胡向東教授的專題報告《2025年高考內容改革的推進、趨勢與啟示》備受關注。他深入剖析了2025年高考內容改革的核心要點,尤其強調了小語種在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地位變化——從“選擇項”逐漸成為“優勢項”,這一趨勢為學校調整教學策略、學生規劃升學路徑提供了重要參考,有效“撥開了高考改革的迷霧”。
下午的論壇聚焦小語種教育的實踐與創新。河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導、原高等學校大學日語教學研究會會長王鐵橋教授分享《小語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課程改革》,他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指出:“小語種教育不僅要‘教語言’,更要‘育人才’。” 他主張構建“語言+專業”的復合型培養模式,例如“日語+國際貿易”“德語+智能制造”等,讓學生既掌握語言技能,又具備專業領域知識,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具體到高中教學場景,俄語與日語教育的新趨勢備受一線教師關注。山東省單縣第二中學正高級俄語教師吳艷梅老師帶來《2025高中俄語教育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她結合教學實例,分享了俄語教材創新、分層教學實施、跨文化實踐活動設計等實戰經驗,為高中俄語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日本愛知教育大學碩士、《決勝日語新高考叢書》主編陳鳳老師的《2025高中日語教育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樣干貨滿滿,她從高考命題趨勢、學生學習痛點、教學方法創新等角度展開,讓在場代表深受啟發。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學生打開更廣闊的世界。會議最后,小語種教育聯盟辦公室李高尚主任發布《俄羅斯留學教育白皮書》,白皮書涵蓋俄羅斯高校優勢專業、申請流程、獎學金政策、就業前景等內容,為有留學規劃的學子提供了全面指南,進一步拓展了小語種教育的延伸價值。
七個報告,從政策解讀到實踐創新,從高考改革到留學規劃,全方位、多層次地構建了一幅“小語種教育全景圖”,為在場教育工作者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
此次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小語種教育聯盟成立大會暨高峰論壇的勝利召開,不僅是小語種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在培養國際化、復合型小語種人才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未來,聯盟將以此次大會為起點,凝聚全國教育力量,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鑒貢獻更多教育智慧與實踐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