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上任一個月,在韓國好評如潮,中國卻在這個節骨眼上罕見提出了一個要求。承諾要和中國緩和關系的李在明,這事如果處理不好,恐怕心愿難成。
中國駐韓大使戴兵
日前,中國駐韓大使館發布消息稱,最近一段時間,首爾爆發多起反華游行,并且集中在中國游客經常光顧的地方,不能排除個別人士可能采取過激行為。中國大使館提醒在韓中國公民,要注意自身安全,關鍵時刻要及時報警,求助法律。
當然,教育完了“自家孩子”,中國大使館也向韓國政府提出了交涉。一開口,先是祝賀李在明成功當選,韓國政府實現平穩過渡,中韓兩國關系如果能在李在明的推動下更進一步,中方自然樂見。但是,對于近期發生的不愉快的事,韓國也得給中國一個交代。
這是李在明上臺一個月來,中方首次罕見提出要求。中國大使館表示,對于不少韓國民眾誣陷中國“干預大選”的行為,中方表示堅決反對。另外,韓國政府必須采取舉措,保護在韓中國公民的安全,不能讓這些“反華游行”傷害中國公民。
韓國右翼勢力在中國駐韓大使館附近抗議
眾所周知,尹錫悅執政時期,中韓關系陷入低谷。今年韓國大選期間,韓國執政黨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誣陷中國干預韓國大選,使得韓國國內的反華情緒更是發展到令人擔憂的程度。先是有“韓國蜘蛛俠”非法闖入中國大使館,后有韓國人無端辱罵中國公民并發生肢體沖突。
但是,李在明在競選期間曾承諾,當選后將緩和對華關系,加強中韓經濟合作。韓媒日前報道稱,李在明政府正在考慮無限期延長針對中國游客的免簽政策,希望此舉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刺激韓國旅游業,帶動韓國經濟的發展。
韓民眾反華集會
推動韓國經濟復蘇,是李在明坐穩總統之位的重要舉措。如今,韓國國內莫名其妙的反華情緒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中韓之間的正常文化交流,更不用說經濟合作了。李在明政府如果不能及時處理這個問題,恐怕競選承諾很難實現。
韓國右翼的反華情緒,源于多重影響。一方面是文化歸屬焦慮,作為中國曾經的藩屬國,韓國不少傳統文化都是起源于中國,但是雙方不同主張,觸發了韓國民眾身份認同敏感神經。另一方面,中國曾抗美援朝,韓國人將對朝鮮的不滿或多或少轉移到了中國身上。
李在明
當然,最關鍵的因素在于,韓國政黨和媒體的輿論宣傳。韓國政黨將自身的經濟困境歸咎中國,號稱“中國搶奪70%韓國制造業崗位”,韓國白菜價格因極端天氣暴漲300%,政客卻渲染“因中國限制化肥出口”。由此可見,政府在兩國民眾的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今就看李在明的表現了,如果李在明推動民間關系緩和,或能復制2003年盧武鉉“和平繁榮帶”戰略,借中國經濟動能重振韓國制造,實現自己的政治承諾。歷史證明,中韓關系的每次回暖,都始于民間敵意的融化,李在明是時候拿出行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