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媽媽們聊起關于自家睡渣寶寶的時候,總有一兩個媽媽拉仇恨地說:我家寶寶睡得可好了,從來沒有出現過你們說的那些睡眠問題哎~
然后在得知這些睡的特別好的寶寶才不滿3個月的時候,我會悠悠地說一句:再等等,不急哈。
為啥這么說呢?因為就在不遠的前方,有一個讓媽媽們聞風喪膽的“4月魔鬼期”。
不能說全部,但至少有一多半的寶寶都會在4-6個月之間秒變睡渣。
哄睡難、白天小覺短、小覺次數多、夜醒頻繁、落地醒。。。。。。各種睡眠問題接踵而來。
你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01
4-6個月寶寶秒變睡渣的原因
4-6個月,寶寶在不知不覺中飛速發展,而家長對此卻后知后覺,這是造成這個階段睡眠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
1、睡眠結構方面
◆寶寶的變化:
0-3個月的寶寶白天的小覺次數為3-5次,但到4個月的時候,白天的小覺次數會逐漸規律成3覺,穩定為晨覺、午覺、黃昏覺。
寶寶需要并覺。
◆家長的認知:
家長一直拿3個月前的睡眠標準來衡量4個月的寶寶,每天在錯誤的時間哄睡、哄又哄不著惹的寶寶哇哇大哭,家長卻以為寶寶入睡很困難。
完全不知道寶寶的并覺需求。
◆由此產生的睡眠問題:
這個并覺的過程就會產生一些睡眠問題,比如小覺短、入睡困難、作息混亂。
2、大運動發展方面
◆寶寶的需求
3個月前的寶寶清醒的時候大多是被抱著或者躺著,偶爾練習一下俯趴。
根據《國際嬰幼兒大運動發展標準》來看,寶寶3個月的時候就應該要熟練掌握翻身,向左側翻、向右側翻、從俯趴變為仰躺、從仰躺變為俯趴。
◆家長的認知
很多家長對大運動的重視程度不高,0-2個月的時候就不怎么給寶寶練習俯趴,不是抱著寶寶就是讓寶寶躺著。
◆由此產生的睡眠問題:
翻身技能的不熟練,會引發的睡眠問題是大運動睡眠倒退,標志性事件就是夜間頻繁翻醒來。
3、戶外活動方面
◆寶寶的需求
3個月后的寶寶不再滿足于被平躺著放在床上看天花板的生活,外面明媚的陽光、湛藍的天空、綠樹紅花更能吸引寶寶的眼球。
他們需要通過充足的戶外活動發展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
◆家長的認知
月子里不出門,出了月子以后也是很少出門,或者是特別喜歡帶寶寶出門遛彎的,一天出去的時間累積超過3個小時。
◆由此產生的睡眠問題:
如果戶外活動不足,寶寶的感官刺激不充分,會引發的睡眠問題是睡覺輕、小睡短。
但如果戶外活動時間過長,則會造成夜晚睡前或者睡后大哭。
4、原始反射方面
◆寶寶的變化
4-6個月還存在著一些原始反射,比如莫羅反射、迷路反射、擊劍反射。
這些原始反射需要在0-6個月的時候通過大運動的練習被逐漸抑制直至完全消失。
◆家長的認知
很多家長對原始反射知之甚少,在前期的俯趴和翻身練習上沒有足夠的重視,害怕運動多了累著寶寶。
◆由此產生的睡眠問題:
原始反射沒有順利被抑制,運動能力沒有及時發展起來,導致運動不足帶來的睡眠倒退,頻繁夜醒、難以哄睡。
5、進食方面
◆寶寶的變化
4個月開始,很多寶寶吃奶不再老老實實,總是被周圍的一點聲音和動靜吸引,有的寶寶還會進入厭奶期。
◆家長的認知
對于不認真吃奶和進入厭奶期的寶寶,媽媽總擔心寶寶沒有吃飽,于是頻繁的進行喂奶。
把育兒的關注點總放在吃上,忽略了寶寶對于感官、運動、認知等方面的需求。
◆由此產生的睡眠問題:
這個階段很容易出現吃的時候很快就睡著,但睡不長久。
媽媽分辨不出寶寶到底是餓還是困,寶寶的需求沒有被正確解讀就會哭鬧。
吃不好,睡不好,睡眠規律一片混亂。
總體來說,百天之后的寶寶大步流星的向前進,而家長們卻還在寶寶身后挪著小碎步。
對于寶寶的各方面的發展不能正確解讀,從而缺乏正確的應對方式,導致這個階段的睡眠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或者越演越烈。
02
如何快速渡過4月魔鬼期
解決這個階段睡眠問題的根本方法是:
◆讓大腦、神經、肢體等所有和睡眠有關的硬件都發展起來。
◆制定新的作息規律,適應新階段的睡眠需求。
1、連追帶趕,把大運動發展抓起來
大運動的發展對于寶寶睡眠的影響在于:
◆能夠發展寶寶的身體控制能力,在睡眠周期轉換調整睡姿的時候,不會被自己的動作驚醒。
◆足夠的運動量能夠保證寶寶的睡眠需求,沒有睡眠需求的寶寶自然睡不著、睡不安穩。
前面說到4-6個月正好是第一個大運動睡眠倒退期,很多寶寶前期缺乏的俯趴鍛煉,在這個階段都會來找茬。
現在我們就要幫助寶寶把大運動發展抓起來:
俯趴練習
4-6個月的寶寶俯趴姿勢應該要很標準,胸部抬起來與床面呈90°,小飛機手和小飛機腳基本不會再出現。
在和家長互動的情況下,單次俯趴時間能達到20分鐘。
我們需要在寶寶每個清醒的時間段,讓寶寶俯趴著,然后我們和寶寶做游戲、做追視練習、看彩色卡等。
盡量不要一直抱著寶寶,如果寶寶趴累了可以換成飛機抱的形式,也能鍛煉俯趴。
翻身練習
在寶寶清醒的時間段,讓寶寶練習翻身,左右翻的次數要相同,避免身體兩側力量發展不對等。
很多寶寶習慣向一側翻,另一側不怎么翻,那么我們就要引導寶寶多翻另一側。
不要忽視寶寶從俯趴翻到仰躺的練習,很多寶寶從仰躺翻成俯趴以后卻不會翻回去。
如果這個情況發生在夜間睡眠的時候,就會夜醒了。
2、每天確保一定時間的戶外遛彎
戶外遛彎對于睡眠的影響在于:
◆發展寶寶的視覺、聽覺,提高寶寶入睡時候對周圍光線、聲音的抗干擾能力。
◆充足的自然光線對寶寶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
建議家長每天帶寶寶出去遛彎,只要天氣不是特別糟糕都可以出去,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寶寶俯趴在嬰兒車中。
這樣既可以鍛煉俯趴,又可以讓寶寶看到行人、車輛等事物,練習追視,但是要注意戶外活動的時間把控:
◆4個月左右寶寶的戶外安排在晨覺與午覺醒來之后,單次時間不宜超過1h
◆下午17:00以后不宜再帶寶寶出門,避免出現黃昏鬧。
3、遵循“吃-玩-睡”的科學作息管理模式
在寶寶清醒的時候,讓寶寶“玩好”,“玩”其實就是指上述的大運動和戶外活動,這么做的好處在于:
◆增加消耗,才能產生睡眠需求和進食需求,玩好了,才能吃好睡好,這是連鎖反應。
◆改善入睡困難,哄睡難的困境。
如何給4-6個月的寶寶安排“吃-玩-睡”,可以參考下表。
4、制定合適的作息規律
4-6個月的睡眠問題可能會同時爆發很多,解決的時候不可能全部搞定,不同的睡眠問題的解決方向是不同的。
但是有一個方法是通用的,那就是讓寶寶的作息規律起來:
有規律的作息能增加寶寶的秩序感和安全感,這是他們的內在需要,寶寶能夠預料到下一步該做什么,就不會焦慮。
讓家長的育兒工作變得有規律可循,而不是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混亂。
制定適合寶寶的作息規律需要分兩步走:
◆按照“吃-玩-睡”的模式把寶寶清醒的時間段的運動豐富起來,然后注意觀察寶寶的睡眠信號。
只要寶寶開始困倦了,就立刻開始哄睡,等寶寶睡醒以后繼續循環“玩”的內容。
◆開始記錄寶寶的作息數據,內容要詳盡,包含幾點開始哄睡、幾點睡著、幾點清醒、幾點吃奶。
連續記錄一周左右,你就會發現寶寶的作息逐漸規律起來,他會在差不多的時間段做同樣的事情。
總的來說,就是要把寶寶清醒時段安排合理,發展適合這個月齡的大運動,讓寶寶有事可做,而不是無聊的躺在床上或者被抱在懷里。
以上步驟需要家長日復一日的耐心執行,有的寶寶適應能力很快,一周左右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改善。
有的寶寶適應能力比較慢,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改善時間,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著急哦。
期待每個寶寶、每個媽媽都能睡個好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