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都在關注俄烏戰場動態的時候,一個更大的消息悄悄傳來——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可能要徹底涼了。
2025年7月11日,俄羅斯《消息報》爆出重磅消息: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復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維修工作已經暫停
這艘從2017年開始維修的航母,8年時間花了650億盧布還沒搞定,現在俄羅斯軍方直接擺爛了——干脆報廢拆解算了。
消息一出,網上就有人開始猜測:既然俄羅斯不要了,會不會像當年的瓦良格號一樣,以“廢鋼鐵”的價格賣給中國?畢竟庫茲涅佐夫號和咱們的遼寧艦是親姐妹,說不定中國又能撿個便宜?
但這次恐怕要讓某些人失望了。
中國會接這個盤嗎?答案很可能是:不會。反倒是印度,可能更適合當這個冤大頭
為什么這么說?讓我們先從這艘航母的“悲慘身世”說起。
01、一艘命運多舛的“獨苗”
庫茲涅佐夫號的故事,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蘇聯遺產保衛戰”失敗史。
這艘航母1985年下水,1991年正式服役,可以說是蘇聯解體前的最后一個“大玩具”。當時蘇聯為了和美國較勁,集全國之力造了兩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一艘就是庫茲涅佐夫號,另一艘就是后來成為遼寧艦的瓦良格號
蘇聯解體后,瓦良格號因為只完工了67%,被烏克蘭當破爛賣掉了。庫茲涅佐夫號倒是完整,但從此開始了它的“倒霉路”。
先說說這艘航母到底有多倒霉。從服役到現在34年,這哥們兒真正出海作戰也就那么幾次。2016年到2017年,它去敘利亞海域打了一趟,結果剛回來就進了修理廠,這一修就是8年。
修理期間發生了什么?簡直可以拍部災難片:
- 2018年,浮船塢沉沒,70噸重的起重機砸到航母甲板上
- 多次起火,傷亡不斷
- 鍋爐故障,動力系統癱瘓
- 電線老化,設備頻繁短路
俄羅斯媒體自己都說,這艘航母就像個“移動的災難現場”。有俄羅斯軍官私下抱怨:維修庫茲涅佐夫號比造一艘新航母還難。
為什么會這樣?說白了就是沒錢。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裝備,但沒繼承蘇聯的工業體系。當年能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廠在烏克蘭,配套的產業鏈分布在各個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這些都沒了。
更要命的是,俄羅斯的造船工業在90年代幾乎崩潰。有技術的老師傅都退休了或者跑到國外去了,剩下的年輕人沒經驗,結果越修越壞
02、中國為什么不會接盤?
現在問題來了:既然庫茲涅佐夫號要報廢,中國會不會像當年買瓦良格號一樣接盤?
答案很簡單:不會,也沒必要
首先,時代變了。當年中國買瓦良格號是2000年,那時候中國海軍連一艘像樣的驅逐艦都沒幾艘,更別說航母了。買瓦良格號是為了學習航母技術,從零到一的突破
現在的中國是什么情況?遼寧艦、山東艦已經服役,福建艦正在試航,076型兩棲攻擊艦都在建造了。中國航母技術早就從“學生”變成了“老師”。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走上了電磁彈射的技術路線。福建艦用的是電磁彈射器,這比蒸汽彈射都先進,直接和美國福特級航母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庫茲涅佐夫號那套滑躍起飛的老技術,對中國來說已經過時了
其次,庫茲涅佐夫號年紀太大了。這艘航母1985年下水,到現在已經40歲了。就算中國買回來重新改造,能用幾年?最多也就10年左右就得退役
花幾十億人民幣買一艘只能用10年的二手航母,這買賣怎么算都不劃算。中國現在的造船能力,兩三年就能造一艘全新的航母,為什么要買俄羅斯的破爛?
最關鍵的是,中國已經不需要通過買別人的裝備來證明自己了。當年買瓦良格號,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示弱”的表現,讓外界以為中國只能買別人的二手貨。現在中國航母技術已經世界領先,沒必要再去接這種燙手山芋。
03、印度才是最佳“冤大頭”
相比之下,印度就不一樣了。印度簡直就是為接盤庫茲涅佐夫號而生的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先看看印度買航母的“光輝歷史”。
1998年,俄羅斯把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免費”送給印度,只要印度出改裝費就行。印度人當時高興得不行,覺得占了天大的便宜。
結果呢?原本說好的9億美元改裝費,最后飚升到23億美元,交付時間從2008年拖到2013年。印度人被俄羅斯狠狠坑了一把,但最后還是咬牙接受了。
更搞笑的是,這艘改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航母交付后,隔三差五就起火。2019年起火一次,2021年又起火,2022年再次起火。印度媒體都調侃說,這艘航母是“年度起火冠軍”。
但印度人就是這么有韌性,航母再怎么起火,他們也舍不得扔。因為對印度來說,有航母總比沒航母好,哪怕是個經常起火的航母。
現在印度有兩艘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和自己造的維克蘭特號。但維克拉瑪蒂亞號已經老了,印度正愁著怎么替換呢。如果俄羅斯真的要賣庫茲涅佐夫號,印度絕對是最有動機的買家。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航母技術還停留在上世紀水平。他們自己造的維克蘭特號,用的還是滑躍起飛技術,和庫茲涅佐夫號屬于同一代。買庫茲涅佐夫號對印度來說,至少技術上是匹配的
而且印度人有個特點:特別喜歡買俄羅斯的裝備,哪怕明知道要被坑。從蘇-30MKI到T-90坦克,從S-400防空導彈到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印度和俄羅斯的軍貿關系就是一個“愿打愿挨”的故事。
印度人買軍備的邏輯很簡單:先買了再說,至于好不好用、能不能按時交付,那都是后話。這種“大膽”的采購風格,正好和俄羅斯“先收錢再交貨”的銷售模式完美匹配。
04、背后的大國博弈
其實,庫茲涅佐夫號的命運,折射的是更深層次的大國關系變化。
當年蘇聯造這兩艘航母,就是為了挑戰美國的海上霸權。現在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但蘇聯沒了,俄羅斯衰落了,中國卻崛起了。
中國從瓦良格號起步,現在已經超越了老師。遼寧艦比庫茲涅佐夫號狀態好得多,山東艦是在遼寧艦基礎上的改進版,福建艦更是直接跨代升級。中國用20多年時間,走完了美國50年的航母發展路
反觀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修了8年都修不好,新的“風暴級”航母還停留在圖紙上。俄羅斯媒體自己都承認,要想建造風暴級航母,至少需要160億美元,這對現在的俄羅斯來說是天文數字。
在航母這個領域,俄羅斯已經徹底出局了。庫茲涅佐夫號的報廢,標志著俄羅斯海軍從“全球海軍”向“區域海軍”的徹底轉變。
而印度呢?印度的航母夢想還在繼續,但技術水平還停留在20年前。他們自己造的維克蘭特號,本質上就是庫茲涅佐夫級的“山寨版”。買庫茲涅佐夫號對印度來說,既能充實海軍實力,又能繼續和俄羅斯保持軍貿關系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俄羅斯也更愿意把庫茲涅佐夫號賣給印度而不是中國。賣給中國,等于承認自己技術不如學生;賣給印度,至少還能維持“軍事技術大國”的面子。
庫茲涅佐夫號的故事,其實就是蘇聯遺產消散的一個縮影。
當年蘇聯傾全國之力造的這兩艘姐妹艦,一艘成了中國航母事業的起點,另一艘卻成了俄羅斯衰落的象征。歷史有時候就是這么諷刺。
對中國來說,瓦良格號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遼寧艦到福建艦,中國航母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庫茲涅佐夫號?那是昨天的技術,中國看的是明天的星辰大海
對印度來說,如果俄羅斯真的要賣庫茲涅佐夫號,這可能是個“機會”。雖然又要被俄羅斯坑一把,但至少能讓印度海軍保持“雙航母”的配置
對俄羅斯來說,賣掉庫茲涅佐夫號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與其讓它在船塢里繼續當“錢坑”,不如換點現金,至少還能回血一部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在航母這個賽道上,美國依然是老大,中國正在快速追趕,俄羅斯已經掉隊,印度還在原地踏步。庫茲涅佐夫號的最終歸宿,不過是這個大勢的一個注腳而已。
參考資料來源:
- 俄羅斯《消息報》2025年7月11日報道
- 《觀察者網》相關軍事報道
- 《參考消息》俄烏沖突相關報道
- 維基百科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詞條
- 《環球時報》中俄軍事合作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