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給我看一篇文章,說這種現(xiàn)象又該罵。我一看文章內容,是說中國半導體技術又有了突破,碳化硅的性能比氮化鎵強很多,殲20換裝碳化硅雷達后探測距離是原來三倍了,到了1000公里。這種內容都能編得出來,怪不得部隊科研院所的哥們也忍不住,覺得作者欠揍了。其實這文章很多人都見過,傳播非常廣,好幾個大家特別熟悉的專家,比如前不久因為擅長鑒別照片中“F35殘骸”那位,也轉發(fā)了這條消息了。雖然這幾天已經有不少專業(yè)博主,比如晨曦他們,已經紛紛出來對相關基礎知識進行了解釋。只不過,真正符合科學常識的聲音,在網上必然被各種欺詐性信息淹沒,所以到現(xiàn)在,這些文章創(chuàng)造的神論還在越傳越廣。
殲20用碳化硅雷達探測1000公里,這說法錯在哪???首先碳化硅和氮化鎵都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的某些性能參數(shù)比如禁帶寬度其實比氮化鎵還稍微差一點點。中國現(xiàn)在搞的是第四代氧化鎵雷達,殲20要換也得換第四代才對,哪有把性能更好的氮化鎵換成稍微差點的碳化硅的?
那么碳化硅在雷達里有沒有用,也有。碳化硅承擔的主要作用首先是支撐,還要導電、散熱,碳化硅有很好導熱性能,所以早就是很多雷達使用的材料,根本不是什么新鮮事。再有就是生長,因為氮化鎵單晶薄膜要生長在碳化硅襯底之上,這是外延層,人家山東大學的徐現(xiàn)剛也說,成績是做出了12英寸的碳化硅襯底。雷達收發(fā)信號靠的是外延層的氮化鎵而不是碳化硅。所謂碳化硅雷達,其實還是氮化鎵雷達。
至于說探測距離增加3倍,確實是徐剛現(xiàn)說的,也不是說比同一代性能更好的氮化鎵材料提高三倍啊,是和前一代材料比,因為以前用的材料是硅或者砷化鎵這些東西。
其實好好想想,殲20如果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000公里,那中國還會研制預警機么?還有人說預警機雷達探測距離就不能擴大到5000公里?國內專家說了,探測8000公里的雷達都有。
5000公里、8000公里探測距離的雷達,那都是什么波長的?10米到近200米的。這個波長對應的天線有多大,一個足球場都放不下,你怎么放在預警機上?
而且預警機的雷達要看5000公里的話,就算預警機飛行高度1萬米,目標也要飛到100公里高度才不會被地球擋住。
再有,徐教授在山東大學官網上說得原話,可能又要讓爽文受眾不愛聽了。他指出碳化硅技術美國長期領先,還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所以他們的研究就是要解決國家戰(zhàn)略需求。而且中國搞碳化硅襯底的科研單位和企業(yè)多了,不止山東大學一家。生產6英寸襯底的時代,國內幾個企業(yè)就能滿足市場要求。后來在8英寸時代就算和全球領先水平基本同步了。下一步是12英寸的。
現(xiàn)在大家看看手機充電器,目前能做到體積小功率大的,就是氮化鎵和碳化硅兩種。
再加一句,其實中國和美國目前在第四代半導體材料的競爭,已經是在金剛石這個領域。金剛石是第四代半導體材料了,用它做襯底的好處,2023年11月18日我介紹過。
碳化硅這件事之所以被炒熱,其實只是南華早報到處找素材又看不懂素材。然后寫的文章,被各路雞血商及時捕捉,結果就是消息越傳,傻話越多。轟轟烈烈的鬧劇就又開始了。所以凡是說殲20換碳化硅雷達,探測距離超一千公里的,軍事科技素養(yǎng)水平,也算達到臺軍退役少將于北辰的層次了。大家自己盤點一下吧,互聯(lián)網上這個層次的媒體,是不是已經成了絕對主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