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3日,NBA夏季聯賽繼續進行,波特蘭開拓者86-96不敵孟菲斯灰熊。雖然比分落敗,但中國球迷的關注焦點依然集中在年僅20歲的中鋒——楊瀚森身上。
這是他在夏聯的第二場比賽、也是背靠背作戰。全場他出戰26分鐘,投籃8中4,罰球2罰全中,貢獻10分、5籃板、3助攻,外加一記讓全場觀眾沸騰的暴力隔扣。但不可忽視的是,這場比賽也暴露出了三大關鍵短板。想在NBA真正立足,楊瀚森還需更多進化
第一大缺陷,體能短板,影響實戰發揮。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楊瀚森自己提到“體力問題”了。首秀后,他就坦言“打幾分鐘就喘氣”,而這場背靠背的比賽則進一步暴露了問題。上半場還能沖搶隔扣、參與攻防節奏,但到了下半場明顯疲軟,僅靠一次補扣得分,其他回合幾乎很少有亮眼表現。全場出現了5次失誤、3次犯規,其中有兩次是體力不支導致反應遲緩后的傳球失誤。NBA的比賽節奏和強度,尤其是在內線區域的攻防轉換,對體能的要求極高。楊瀚森要想獲得穩定輪換時間,必須解決“能打多久、打得有多穩”的問題。體能跟不上,哪怕技術再好,也打不出節奏。
第二大缺陷,籃板球保護不夠強硬,身高2米18,是天生的內線高度優勢。但很遺憾,目前為止,楊瀚森在籃板球上的表現仍顯得不夠“中鋒味兒”。此役僅搶到5個籃板,而且多是落在自己周圍的“順手球”。在對抗卡位時,他的站位偏淺,搶位意識也略顯遲緩。有好幾次,被對手直接從側面擠掉位置,白白丟掉前場籃板。這背后反映出兩個問題:1.彈跳偏平,缺乏起跳爆發力,2.拼搶意識不強,習慣等待球掉下來而不是主動沖搶。
第三大缺陷,對抗能力仍需提高,別被那記上半場的隔扣騙了,那是爆發力+空位判斷+士氣瞬間爆發的產物,并不能代表整場的對抗表現。從比賽過程來看,楊瀚森在和灰熊內線球員的對位中,對抗仍處于劣勢。他的上身力量不差,但下盤穩定性不足,容易被人頂著走。這類“半對抗型”的困境,很多大個新秀都經歷過,但如果不迅速提升對抗耐力和肌肉對位能力,未來很容易吃虧。要知道,NBA的中鋒不再是純粹高度型,而是集力量、機動、判斷于一體的“硬核工兵”,光有技巧遠遠不夠。
作為一個新秀、尤其是一個中國內線,已經遠超預期。尤其是他的策應意識、擋拆配合和傳球視野,都是亮點。但NBA不是看潛力,而是靠實力。體能短板、籃板控制不足、對抗能力偏軟這三大問題,必須在未來的訓練和比賽中逐步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