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江西廬山,一對年輕夫婦正在拍照留念。男子帥氣,是陳毅元帥的小兒子陳小魯;女子溫婉,是粟裕大將的女兒粟惠寧。此時的他們剛剛結婚,門當戶對,天作之合。很少有人知曉,在走到這一步之前,他們各自經歷了不小的人生磨難。
說起女方粟惠寧,很多人會羨慕她的出身,大將之女,應該是在金湯匙中長大的吧?事實和眾人想得不太一樣,在部隊的頭三年,她被安排做過通訊兵、講解員、宣傳員、炊事兵……頻繁調動,哪里苦往哪里去,看著其他高干子弟想方設法往好地方鉆,她有點委屈。
憑什么別家孩子調到好崗位,自己的爸爸偏偏要讓女兒去最苦的地方?實在忍不住了,粟惠寧給父親寫了一封“抗議信”,字里行間都是不滿。沒想到,粟裕的回信來得很快,說環境是有影響,但決定因素在自己的努力,還舉了世界文學家的例子:“高爾基不曾是一個洗碗筷、燒鍋爐的嗎?”
信的最后一句話,更是有著老父親的良苦用心:“你們是在甜水里生長的,更要自覺地鍛煉吃苦耐勞的能力啊。”看到信的那一刻,粟惠寧明白了,原來這“特殊待遇”背后,不過是一個父親對女兒最深沉的愛與磨練。
再說男方陳小魯,1945年在蘇北解放區出生,母親張茜已經有了兩個兒子,本來期待女兒,結果又是一個男孩子。張茜一時沖動,竟想著把孩子送人,好在有熱心人幫助,把孩子抱回了屋里。解放戰爭時期,陳小魯跟著母親東征西戰,新中國成立后在上海、北京求學,總是穿哥哥的舊衣服,父親工作忙碌,也沒怎么顧得上他。
1966年,作為高干子弟,陳小魯被推舉為紅衛兵領袖,他意氣風發,以為自己在為革命事業奮斗。沒想到的是,父親陳毅成了被批斗的對象,陳小魯最了解父親,內心無比矛盾痛苦,便在第二年主動退出了紅衛兵,到工廠里勞動。
麻煩沒有結束,關于陳小魯的黑材料滿天飛,有人想從他身上找到整陳毅的證據。千鈞一發之際,周總理出手了,1968年被派去東北部隊鍛煉,周總理告訴他不許跟家里寫信,不許聯系。離別之際,母親哭了,父親讓他做好再不能回家的心理準備。
東北部隊農場,荒無人煙,水是苦的,菜是咸的,最好的伙食就是海蠣子炒雞蛋。陳小魯出操、訓練、下田,累得晚上翻身都困難,離家時帶的100塊錢,兩年只花了16塊,全買了牙膏肥皂,連隊看不下去了,給了200塊錢補助。
1970年3月8日,陳小魯入黨,5月正式入伍,心里一直有個念頭,“家人都還好嗎?”1971年春天,轉機出現了,陳毅在會議上遇到了陳錫聯,忍不住說兒子在他那里。陳錫聯秒懂,拍胸脯保證:“馬上讓他回來!”一個月后,兒子終于回家一次,一家人忍不住都哭了。
1975年,一段美好的愛情到來了,陳小魯與粟惠寧結婚了,這場婚姻早就被兩家定下了。粟惠寧比陳小魯小4歲,在部隊接受了很多鍛煉,兩人都經歷過嚴格的基層磨練。廬山度蜜月的照片,記錄了他們的幸福時光,兩個飽經風霜的年輕人,終于找到了彼此的溫暖。
婚后,粟惠寧一步步從基層做起,最終成為軍隊領導,獲得大校軍銜。陳小魯則進入外交部門工作,改革開放后辭職下海,在商界闖出了自己的天地。經歷許多波折,兩人的愛情故事,卻帶著甜蜜,足以告慰父輩。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陳毅之子陳小魯:差點被送人 成名將粟裕的女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