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我當朋友,我把你當韭菜?
美國30%關稅一出。歐盟不淡定了。
前幾天,歐盟還在對中國稀土指手畫腳,擺足了架子。
沒想到,轉眼就被特朗普一刀收割,歐盟、日韓、墨西哥,被輪番收拾。
中國卻成了這場關稅戰里唯一的“例外”。
特朗普真的在示好?
還是,真正的局,還在后面?
曾幾何時,歐盟是特朗普對外經濟博弈中的天然盟友。
2024年10月,歐盟不顧內部巨大分歧,跟隨美國腳步,對中國電動車揮下重稅大棒,征收高達35.3%的反補貼稅。
可誰能想到,才過了不到一年,特朗普就毫不猶豫對歐盟“揮刀”。
特朗普在7月12日向歐盟和墨西哥發出正式信函,宣稱其政府將于8月1日起對上述兩大經濟體加征30%關稅。
歐盟方面憤怒回應,馮德萊恩直接表示:“必要時將采取反制措施。”
馮德萊恩的憤怒可以理解。
要知道,僅一個月前,歐盟還主動打出“中國牌”,向美國示好——在談判桌上許諾將與美方“共同應對中國產能過剩”。現在呢?特朗普壓根不甩。
或許這才是“美國優先”的真正意義: 你把我當朋友,我把你當韭菜。
歐盟被收割不是孤例。
日韓、巴西、墨西哥、東盟各國,從6月起也陸續收到美方的“懲罰性通知”。
韓國和日本被征收25%關稅,巴西更是高達50%,東南亞五國(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被集體點名后紛紛主動低頭。
印尼放寬進口許可,泰國提出購買更多美國產品,越南總理則公開表態“希望談判前達成協議”。
一句話總結: 都被收拾了,都想“止損”。
而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被直接“落錘”的國家。
自5月14日以來,中美開啟為期90天的“談判窗口”,至8月12日為限,雙方互相承諾降低征稅比例。
美國將對華商品加征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也將美方關稅從125%降至10%。
商務部發言人明確表示:91%的加征關稅被取消,24%的對等關稅被暫停。
看起來,是不是很公平?甚至可以說,中方還“占了便宜”?
但等等——特朗普什么時候做過虧本買賣?
結合他的種種行為來分析,他不太可能追求真正的“公平貿易”,而是要在全球對比下讓中國覺得“你是被特殊照顧的”。
也正因如此,美國國內鷹派如盧比奧、白宮貿易顧問等近期紛紛沉默,不再對中方指責不斷,反而開始釋放“會晤可能性很高”“合作潛力巨大”的信號。
這場游戲的玩法是這樣的:
特朗普把所有國家都一視同仁地抬高關稅,歐盟30%,日韓25%,巴西50%,東盟也難逃一劫。
他故意營造一個“誰都慘”的貿易局勢。
在這種背景下,只要中國談成一個10%-15%的稅率協議,就會顯得“很合理”“很公允”。
特朗普的慣用伎倆一如既往:先開出極端條件,再象征性讓步,讓對方以為談成了“好條件”。
以上這些國家并沒有因為“親美”就獲得特朗普的“憐憫”,反而成為美國收割的第一波目標。
而唯一仍在談判、且未被重稅的是誰?只有中國。
在中國媒體高調報道中美關系“出現緩和”時,特朗普也在釋放“正能量”:
他用“非常公平”來評價中美關系,甚至公開表示“擇機訪華”。
這與他一貫“非常不公平”的表述形成鮮明對比。
但美軍在南海增加存在,太平洋艦隊司令炒作中國施壓菲律賓;400余美軍官員首次大規模觀摩“漢光演習”。
口頭示好,背地發力。這種雙重戰術,正是特朗普對中國“心理包圍網”的一部分。
歐盟此刻的處境堪稱“啞巴吃黃連”。
現實告訴歐盟: 你不是真正的朋友,只是一個工具。
而中方則顯得更為冷靜、克制、甚至帶著一點不動聲色的“觀望”。
外交部的回應不再長篇大論,而是簡潔堅定地重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這是在傳遞信號: 我們看得清、忍得住、算得明。
中國沒有像東盟那樣低頭示弱,也沒有像歐盟那樣驚慌應對,而是以穩定節奏推進90天談判窗口,留出回旋空間。
但這90天,注定不會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