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工人還在鋪瓷磚,下午公司就沒了!”廣州李先生一家懵了——7月18日中午,靚家居施工隊突然撤離他家只裝了一半的房子。
同一時間,53歲的創始人曾育周從寫字樓墜亡的噩耗傳來。更詭異的是,停業通知發布前1小時,企業賬號仍在直播促銷。這場撕裂華南家裝圈的崩塌,留下三大未解之謎:賬上躺著客戶預付款,為何突然資不抵債?百店帝國倒塌前,為何瘋狂開新店?創始人朋友圈那句“堅持就是勝利”,為何成了最后的絕筆?
時間線揭開這場風暴的殘酷邏輯:
7月17日凌晨:曾育周在廣州天河區某寫字樓墜亡,警方初步排除他殺。
7月18日11:00:靚家居直播間仍在推銷“年中大促套餐”,主播喊著“現在下單立減3萬”。
7月18日12:30:廣州花都門店還在收取新客戶定金,設計師承諾“月底就能開工”。
7月18日13:00:全國百家門店同步貼出《停業通知》,宣布“資不抵債,即日起停止經營”。
最吊詭的是員工反應。深圳門店的小鄧給客戶發完停工消息后,在群里發了張空蕩辦公室照片:“公司沒了,我工資也沒了。”而總部人力總監劉某曾向物業保證“次日門店正常登記”,結果19日所有門店集體閉店。這種系統性的失控,遠非“突發”二字能解釋。
靚家居的商業模式本應穩賺不賠——消費者需先付50%-95%裝修款才開工。李先生家付了14萬才動工,黃女士更付了95%款項卻只完成一半工程。錢去哪了?項目經理老陳道出關鍵:“四年前合作時18天就結款,去年拖到40天,今年直接半年起!”他手里壓著80萬工程款,本指望結算后退休,如今血本無歸。
更深層的窟窿藏在房企合作里。作為東鵬瓷磚、蒙娜麗莎的戰略伙伴,靚家居長期墊資接房企精裝項目。這種“拿消費者預付款填房企賬期”的模式,在恒大暴雷后徹底崩盤。一位供應商在總部樓下紅著眼吼:“上周剛給我結了小筆錢安撫,轉頭就破產,演得真像!”
明明資金鏈緊繃,靚家居2025年卻逆勢新開12家門店。這種反邏輯的操作,實則是飲鴆止渴:
新店現金流輸血:新客戶預付款可暫緩老店債務,形成“龐氏循環”;
租金博弈:新商場為招商壓低租金,舊門店房東卻年年漲租,搬店能省30%成本;
信任透支:豪華門店是消費者信任背書,哪怕虧本也要撐門面。
諷刺的是,就在曾育周墜亡前一周,公司內部會議仍強調“年底沖200店目標”。這種賭徒式擴張,像極了給危房刷油漆——外表光鮮,內里早已蛀空。
曾育周的微信停在7月16日最后一條:“沒有退路,堅持就是勝利。”這位業內公認的“整裝教父”,25年前首創按平米計價套餐,被同行稱為行業革命。員工記得他總說:“裝修是良心活,要對得起客戶托付。”可現實呢?他關聯273家企業,擔任265家法人,2024年涉11起裝修合同糾紛。
知情人士透露,墜樓前三個月,他抵押了深圳三套房產給供應商抵債。朋友圈的豪言壯語,或許恰是走投無路的呼救——當行業寒冬凍住現金流,當房企欠款拖垮供應鏈,這位53歲的創業者用生命為“老板”身份寫下殘酷注腳。
目前最焦灼的是消費者。黃女士的維權群已有163人,有人付了28萬只拆了堵墻。法律上看,消費者債權排位低于員工工資和銀行欠款,拿回全款概率渺茫。更荒誕的是操作漏洞:多位消費者簽署的合同竟無公司公章,律師直言“追責難度翻倍”。
供應商在派出所登記時苦笑:“去年住范兒倒閉,好歹有同行兜底。靚家居這攤子,誰接得住?”他指的正是另一家暴雷的互聯網家裝企業,當時靠供應商自救完成善后。但這次,行業自身難保——佛山門窗巨頭威亞森、老牌照明廠偉澳接連倒閉,人人自危。
曾育周墜亡48小時后,廣州暴雨傾盆。 珠江新城總部樓下,維權者擠在雨棚里填登記表,墨跡被雨水暈成模糊的淚痕。警方反復強調“死亡不影響債務處理”,可對于被卷走血汗錢的普通人,追償之路就像眼前這場暴雨——冰冷、漫長,看不到盡頭。
這場悲劇最深的諷刺在于:整裝行業本是為千萬家庭筑夢,最終卻連創始人的安居夢都撐不起。當警方搬走辦公室最后一批電腦時,墻上“誠信贏天下”的標語突然墜落。或許,比清算舊賬更緊迫的,是重建行業底線——畢竟,再炫酷的商業模式,也經不起誠信地基的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