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桃坪羌寨。理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桃坪羌寨碉樓。理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楊家大院。圖據中國測繪學會
□白云
在川西高原的云霧深處,雜谷腦河日夜奔騰,沖刷出一片神秘的土地。這里坐落著一座連時光都難以侵蝕的古老迷宮——桃坪羌寨。巷道交錯如血脈,碉樓聳立似利劍,地下水網在暗處奔流,每一塊斑駁的石磚都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當荒誕懸疑影片《殺生》劇組踏入這片秘境,一場現實與光影的碰撞就此展開。
1
這里是“羌族建筑藝術活化石”
桃坪羌寨,羌語稱“契子”,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作為羌族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碉樓與民居融為一體的古建筑群,被中外學者譽為“羌族建筑藝術活化石”。
這里的建筑堪稱奇跡:完全就地取材,以附近山石為原料,羌族工匠不繪圖、不計算,全憑經驗手工砌筑。石墻自下而上逐漸收分,層層內傾,相互擠壓而穩固異常。寨中所有民居相連相通,外墻由卵石、片石混砌而成,斑駁中透著古樸之美,低矮的圍墻依稀可見遠古羌人“邛籠”的生活習俗。
寨內完善的地下水網系統令人嘆服。清冽的山泉通過古老的水道流經每家每戶,既滿足生活所需,又能在戰時發揮重要作用。而以碉樓為中心的8個放射狀出入口,與13條甬道交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構成全寨的“生命線”。高聳的碉樓主要用于防御,歷經歲月洗禮依然巍然挺立。
位于老羌寨中心的楊家大院是桃坪羌寨第一任頭人的居所,已有上千年歷史。這座占地368平方米的院落擁有72道門,地下是水系網絡,地面是縱橫交錯的巷道,儼然一座精心設計的防御堡壘,其間還設有防御機關。登上大院6層高的碉樓,全寨風光盡收眼底。而地下迷宮入口處的石砌洞口,正是全寨117戶人家共用水網的源頭,承載著羌寨祖祖輩輩的珍貴記憶。
2
建設新寨實現保護與開發良性互動
20世紀90年代中期,桃坪羌寨邁出了旅游開發的第一步。一群年輕人率先組建土風歌舞隊,用山歌、莎朗舞、羊皮鼓等原生態表演吸引游客,讓古老的羌族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隨后,村民們開始將自家房屋改造成小旅館、農家樂,在摸索中不斷改進經營方式,到2000年前后,桃坪羌寨已在阿壩州旅游市場嶄露頭角。2006年,這里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08年汶川地震后,當地政府制定了“保護與發展并重”的規劃:一方面對老寨進行全面修繕,最大限度保留其歷史風貌和珍貴的地下水利系統;另一方面在老寨附近建設新寨,實現保護與開發的良性互動。
這些年來,桃坪羌寨的旅游產業持續升級。新寨承擔起餐飲、住宿、購物等綜合服務功能,羌繡館、民俗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相繼落成。2012年,甘堡藏寨-桃坪羌寨旅游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4年11月,桃坪村更是榮獲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稱號,這一國際認可讓桃坪羌寨的旅游熱度再創新高。
3
迷宮般的布局成電影絕佳取景地
在桃坪羌寨,流傳著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說:每當夜幕降臨,獨自穿行在錯綜復雜的巷道中,可能會迷失方向,被無形的力量牽引,走進一段塵封的歷史。2012年上映的電影《殺生》與這個傳說形成了奇妙的呼應,現實中的桃坪羌寨與影片中的村落竟有著驚人的相似,這種跨越時空的契合,讓兩者的相遇充滿了宿命般的意味。這部由管虎執導,黃渤、任達華、蘇有朋、余男等實力派演員聯袂出演的荒誕懸疑喜劇,講述了一個關于“迷失”與“禁錮”的故事。
桃坪羌寨迷宮般的布局、古樸的建筑和獨特的文化氛圍,為電影提供了絕佳的取景地。這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條石板路都鐫刻著歲月的印記,寨中的建筑和巷道仿佛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這種原生態的古樸氣質與影片需要的封閉、傳統而壓抑的環境完美契合,讓故事在這個獨特的空間里自然展開,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獨特的文化體驗。
如今,無論是慕名而來的游客,還是重溫電影的影迷,都能在桃坪羌寨與《殺生》的奇妙聯結中,感受到羌族文化與影視藝術碰撞出的獨特魅力,獲得屬于自己的難忘體驗。
據“天府新視界”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