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黃鶴樓的詩在,黃鶴樓就在;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在。”詩詞歌賦的精神食糧,或能口傳書載,不會泯滅,物質形態的“黃鶴樓”和“長安城”,作為重要文化載體,一磚一瓦卻要接受千年歲月的磨礪沖刷。遍及徽州大地近五千個徽州村落,大量的徽派建筑,民居、祠堂和牌坊,是鄉土文化的“瓊樓玉宇”,徽風皖韻的獨特標識,承載了古徽州千年文明史和火熱的當代生活。2000年,由徽州古建筑群形成的有近千年歷史的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村落,作為皖南古村落杰出代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安徽省黃山市宏村建于南宋紹興年間,至今有900余年的歷史,整個宏村以徽派建筑為特色。村內層樓疊院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籍,處處是景,步步如畫,擁有絕妙的田園風光,享有“中國畫里的鄉村”美稱。而在上海偏僻小眾的公園,能看到很多徽派建筑,還以為來到安徽宏村!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上海偏僻小眾的公園在哪里?那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風景?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中新涇公園的那些事。
中新涇公園位于上海市長寧區哈密路1233號,是一個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休閑公園。中新涇公園占地面積29900平方米,公園內疊加了園林景觀、主題文化展示、社區體育健身、地下停車等多個功能,是一座集生態效應、園林景觀和公共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公園。園內引人注目的要數典型徽派風格的建筑,漫步公園步道,游客宛若來到了風景秀麗的徽州,水鄉粉墻黛瓦與睡蓮同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相得益彰。穿過哈密路,走過婉延的步道。
站在池塘的觀景平臺,對岸的白墻黛瓦馬頭墻,倒映在平靜的水面,猶如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畫,仿佛走進了皖南的“小宏村”。 跨橋而至的福緣禪寺、隔河相望的天主教息焉堂,以獨特的中式靜謐和異域風情,為公園借景添彩。 風和日麗、卡好機位、選好角度,能拍出十來張心儀的大片。不僅如此,而且,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新涇公園里處處暗藏“蓮花”元素。從哈密路入口走進公園,中軸線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蓮花樓,圣潔脫俗之感油然而生。
沿著右側道路就徑直走到了荷花池邊。通過衛星地圖俯視,中新涇公園的荷花池就是一朵盛開的蓮花圖案。中新涇公園有“魔都小宏村”之稱,隔水相望的徽派建筑白墻黛瓦,與荷花池相得益彰,宛如一幅江南美景水墨畫。游覽過荷花池,回到左側的中軸線上,可以前往法華禪寺,這個佛教圣地更是處處有“蓮花”。中新涇公園緊鄰新涇港,在設計中充分利用臨水優勢,順應新涇港原有水岸,結合防汛通道打造了一條連續的親水步道。
并穿插設置親水平臺,平臺處種植水生植物,綠化疏密相間,使駁岸成為一條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廊道。親水步道盡量向水體展開,人的視線可到達水面,形成“臨水、視水、親水”的感覺。駁岸周邊沒有布置建筑,使得場地與新涇港對面的福緣灣廣場視線開敞、通透。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上海偏僻小眾的公園,能看到很多徽派建筑,還以為來到安徽宏村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