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上海援藏三十載 社會力量在行動

0
分享至



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標志著對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正式啟動。1995年5月17日,上海首批援藏干部啟程赴藏,開啟了為受援地貢獻力量的新篇章。至今,已有10批次、共計903名干部赴藏工作,書寫了無數滬藏同心的援藏佳話。

30年的上海援藏事業,讓日喀則發生了滄海巨變,也見證了滬藏兩地人民結下深厚情誼。取得這一成果的背后,是上海援藏干部們的無私奉獻,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其中上海社會組織、民間力量功不可沒。以公益慈善為載體,一份份愛心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援藏事業的大江大河。

“申城之花”在雪域高原綻放

2024年6月26日,中超聯賽第16輪,在滂沱大雨中,上海申花主場對陣梅州客家。一位名叫達娃吉拉的12歲藏族小女孩,在開賽前帶領數萬名觀眾高唱一曲國歌。

達娃吉拉曾患有嚴重的脊柱側彎,是上海的援藏醫生幫助她實現了康復。這天,在申花足球俱樂部的邀請下,來滬復查的小達娃來到比賽現場,這既是一場為女孩慶祝新生的儀式,也見證了一段特殊的滬藏足球情緣。

西藏日喀則,是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的所在地,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空氣含氧量很低,并不適合開展高強度體育運動,否則將可能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但即便如此,當地孩子對足球的熱情卻遠超想象,在2022年的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足球就是孩子們在體育運動中的最愛。

去年6月,為支持上海援藏,申花足球俱樂部首次派團進入日喀則市定日縣、江孜縣等多個地區,針對當地青少年足球運動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性走訪。

他們看到,藏族孩子們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利用最簡單的設施,享受著足球運動最純粹的快樂,這讓前往參訪的俱樂部隊員非常感動。計劃邀請日喀則足球少年來上海做客,并與當地開展足球運動方面的交流合作。


達娃吉拉在開賽前帶領數萬名觀眾高唱一曲國歌

但不久后,一場天災不期而至。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特別是申花隊曾經走訪的長所鄉森嘎村,成為了重災區之一,整村建筑幾乎全部損壞,人員傷亡嚴重。

孩子們都還好嗎?當隊員們正懷著焦急的心情等待著,前方傳來消息,雖然受災嚴重,但已經得到了妥善安置,堅強的孩子們還在安置點的空地上踢起了足球,以此來療愈心靈上的創傷,暫時忘卻災難帶來的陰霾。

在得知這一情況后,俱樂部立即與上海援藏小組聯絡,為定日縣長所鄉森嘎村的孩子們錄制了祝福視頻,鼓勵他們齊心協力,重建美好家園。1月11日,上海申花的沈龍元、王赟、于漢超、吳曦、高天意、陳晉一、若昂·特謝拉就給震區的小朋友們發來了視頻祝福。

在救災帳篷中,上海援藏干部為孩子們播放了申花隊隊員錄制的視頻,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之后更多的足球也被送到了地震震區,陪伴災區孩子們度過了那段特殊時光。

2月22日,4名來自定日縣災區的少年,受邀來到上海,參加2025賽季中超揭幕戰開幕式。他們中既有熱愛足球的少年,也有在地震中失去家人的孩子。在領唱完國歌后,孩子們共同傳遞火神杯,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超出足球運動本身的意義——用愛戰勝災難,用溫柔撫平傷痛,用真心托舉未來,這場跨越千山萬水,連接山海的足球情緣,仍在續寫。

持續十年的滬藏“美麗約定”

5月18日,“美麗西藏”項目十周年座談會在解放日報社舉行。解放日報、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援藏干部聯絡組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在助學、助醫、鄉村振興等領域拓展社會化援藏工作,宣告了“美麗西藏”項目正式納入對口援藏工作,這場持續十年的“美麗約定”進入了全新階段。

2015年5月,解放日報發起“美麗西藏”捐資助學活動,組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政干部、民營企業家及愛心人士,“一對一”結對資助西藏日喀則的貧困藏族大學生完成學業。并在2024年成為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重點項目。十年來,有1116名藏族學生受到資助,“美麗西藏”助學金、獎學金發放500多萬元,已有六批大學生畢業,成為建設“美麗西藏”的人才。

原本只是隨心而起的一個善念,沒想到一做就是10年。項目組織者、《宣傳通訊》主編田冰頗為感慨: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大地震,我國與之相鄰的西藏日喀則地區也被波及。當時正前往西藏開展公益自駕行的田冰立即與上海援藏第七批聯絡組取得聯系,匹配了需求清單后,隊友在拉薩采購了價值10萬元的物資,送到日喀則地震救災安置點。


田冰與受助結對的米瑪普尺同學合影

在救災過程中,田冰發現當地有不少孩子品學兼優,但因為家庭貧困無法繼續大學學業,于是與隨行的6位民營企業家約定資助西藏貧困大學生,每年資助每名學生5000元。在當時,大部分學生的家庭年收入不到5000元,這筆善款無疑是雪中送炭。看到孩子可以繼續念大學,家里也有了希望,受助群眾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2016年,田冰成為上海援藏干部,前往西藏工作3年。在他的牽頭下,這一公益慈善項目開展得更為順利。在田冰看來,愛心捐助不僅給西藏學子提供了物質資助,更重要的是成長引導。建設美麗心靈,就是不斷鑄牢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傳播大愛,給社會持續注入正能量。

玉珍是田冰結對幫扶的藏族孩子,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命運坎坷但很上進,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人生。田冰一直把玉珍視為自己的女兒,對她的生活、學業非常操心,像老父親一樣嘮叨著讓她認真填選高考志愿,說希望離上海近一些,方便自己去看她。不善言辭的玉珍一直喊田冰“叔叔”,直到有一次偶然發送的一張截圖暴露了她的一個“小秘密”:在玉珍的手機里,對田冰的標注竟然是“臭爸爸”。

“經濟上的幫扶是其次,主要是精神上的陪伴與支持。結對的目的并非施舍,而是愛的交流與傳遞,最終受助者與幫助者雙方都能從中獲益匪淺。”田冰說,正是因為認同這樣的理念,10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一團隊。上海凱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衛統捐助了兩批40名學生,他說:“這個過程讓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付春,于2018年結緣“美麗西藏”項目,組織了“詢美使者”志愿者活動,帶給大山里各族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在她的指導和幫助下,很多少數民族同學找到了人生的奮斗目標,而且大多選擇回到家鄉貢獻力量。田冰表示,他將繼續陪伴西藏困境學子成長,也希望更多愛心人士能加入其中。

上海老人向西藏匿名捐贈91萬元

2021年10月中旬的一天,位于淮海中路1253號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愛心窗口,走進了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他向工作人員咨詢了一番后,表示愿意向上海對口支援西藏日喀則地區的專項基金捐款。

“我想捐91萬元。”當老人說出這個數字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吃了一驚。平日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的市民雖然絡繹不絕,但一下捐出91萬元實為少見,這也是該基金會近期收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贈。

工作人員在幫助老人完成刷卡支付后,看到他手機上一條短信跳出,顯示卡內余額只剩4000多元,于是當即詢問,會不會因為捐贈影響生活。但老人說沒關系,因為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心愿,作為一名老黨員,他與共和國一同成長,深感國家的興盛,離不開一代代默默無聞、隱姓埋名的奉獻者,因此他有兩個要求,一是匿名捐贈不宣傳;二是這筆捐贈一定要用在助力實現共同富裕上。

“您真是太高尚,我自認是做不到。”聽到工作人員的稱贊,老人淡然一笑說:“等你到我這個歲數,相信你也能做到的。”

在得知這一故事后,上海援藏聯絡組的援藏干部們也被老黨員的高義所深深感動。他們決定,一定要把這筆錢用到實處,不辜負老人的一片赤誠之心,把他的善意傳遞到需要幫助的藏族群眾手中。經多方調研,確定了在日喀則市拉孜縣使用這筆善款。拉孜縣2019年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普查工作,但為防止有群眾因病、因災或其他重大事故導致致貧或返貧問題發生,拉孜縣政府在出臺政策的同時,積極對接援藏聯絡組(拉孜援藏小組),而上海老黨員的捐贈猶如“及時雨”,為拉孜縣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3月3日至5日,拉孜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邊巴羅杰帶領工作人員,實地對各鄉鎮上報需要幫扶的項目進行了調查。3月28日至29日,上海第九批援藏總領隊、時任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帶隊,會同拉孜援藏小組深入拉孜縣各鄉鎮,對擬需實施扶持救助的困難農牧民家庭進行抽樣調研,詳細詢問調研戶家庭基本情況、生產資料以及就醫、就學、就業現狀和存在困難等。

經過審核,確定拉孜全縣共有148戶449人農牧民家庭,需要實施扶持救助舉措,救助資金共計92萬元,根據具體的需求,每戶受助善款從4000元到2萬元不等。為確保資金的安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經鄉村兩級“公示”、鄉鎮申請、縣復核后,最終于6月17日召開資金分配會議進行研究審定。為確保資金安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將捐贈資金匯入到拉孜縣財政局指定賬戶,拉孜縣財政局通過“一卡通”形式,直接撥付至各農戶卡上。

6月24日,善款如期匯入了受助群眾的銀行卡中,讓這些困難家庭喜上眉梢。這場來自上海的“及時雨”對他們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芒普鄉乃村的村民旦增平措患有高血壓、肺結核、心臟病等多種疾病,急需醫療費去就診看病,而來自上海的2萬元善款,讓他心頭的包袱一下子卸了下來。“我準備戒酒了,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能辜負上海好心人的深情厚誼。”

家住拉孜鎮拉龍村的達瓦普尺一家有六口人,一位媽媽帶著5個兒女,24歲的女兒卓瑪央拉2021年畢業后目前無穩定工作,全家勞動力只有1人。2021年,二女兒普赤因腎病住院,家里的經濟壓力非常大。在獲得了1萬元的資助善款后,卓瑪央拉高興地說,弟弟妹妹們終于可以安心學習了。

拉孜縣查務鄉達爾村村民普瓊,身患尿毒癥需要換腎,前后治療費用已經用去了30萬元,而她的哥哥一直扛著照顧妹妹的重擔。當收到2萬元善款,普瓊兄妹倆感激地說:“感謝上海老黨員,感謝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感謝上海援藏干部。”

148戶家庭,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一段段鮮活的人生。來自上海老黨員的善意,溫暖了這些家庭,為他們早日走出困境,照亮了前路。當日喀則善款發放完畢的消息傳回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時,工作人員們感到由衷的高興,老黨員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助鄉村健康“守門人”提升業務水平

2024年,上海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圍內遴選了40個慈善屬性強、社會關注度高、惠及民生實的“慈善+”項目,統一冠名為“善暖申城”項目。其中,復星基金會發起的鄉村醫生項目入選,這一項目究竟起到了何種作用?要從千里之外的日喀則鄉村衛生院說起。

白瑪是西藏日喀則市薩迦縣吉定鎮衛生院的一名村醫,她在去年第二次參加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的考試。“往年自學起來比較費勁,也沒有系統全面的備考信息,而今年備考過程就感覺挺有規律的。”白瑪說,他們加入了一個學習群,群里有老師提醒學習,每天抽出1小時下班時間看視頻課,感覺進步很快,所以對這次考試能夠通過充滿了信心。“我感受到作為一名基層醫生的責任,希望通過提升自己的醫技,更好地為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守護他們的健康。”

幫助白瑪能夠順利備考的,正是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為積極響應國家和上海對口幫扶西藏及日喀則的號召,該基金會從2012年開始對西藏地區開展醫療幫扶、應急救災、防疫支持等項目,累計投入1300萬元。


郭帥(左)與當地醫護人員合影

郭帥是基金會派駐西藏日喀則市衛健委開展鄉村醫生項目的代表,他回憶了走訪中發生的故事。在夏魯村,郭帥遇到了一位女村醫,這位1996年出生的姑娘是高中學歷,除了村醫這份職業以外,她還在拉孜縣城宜必思酒店前臺工作,前臺是上一休三,旅游旺季時工資能夠達到6000元左右,平時收入差不多3000元以上,所以其休息時間兼顧著村里的基本公共衛生工作。

“這種情況也算是縣里比較特殊的村醫兼職情況,其他大部分村醫是半農半醫狀態。”郭帥說,與其說他們是醫生,倒不如說是公共衛生臨時工作人員,畢竟他們很少給村民看病,會一些基本的常見病癥知識,通過縣里培訓學會了重點人群關照的工作要求,做好記錄和通知,就是他們崗位工作的主要職責所在。如何讓他們提升業務水平,并且打開專業的晉升通道,就成了基金會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自2023年新一輪西藏幫扶項目啟動以來,復星基金會就在當地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對衛生院的設備進行補充,捐贈了除顫儀等物資。除了滿足當地提出的硬件需求外,鄉村醫生項目通過“龍門夢想計劃”,為日喀則市參加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考試的45位鄉村醫生進行了專業的考前培訓,幫助提升基層醫療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

復星基金會理事長李海峰表示,從2023年連線啟動新的幫扶措施以來,基金會加大了在日喀則地區的支持和投入,鄉村醫生項目現已全面覆蓋上海市對口援藏的五個縣。“將繼續圍繞基層醫療衛生、教育等領域做深入的需求挖掘和提供解決方案。”

“匯愛薩迦”讓孩子們笑口常開

在西藏日喀則的崇山峻嶺間,218鄉道如同一條生命紐帶,蜿蜒穿行于落石與塌方頻發的懸崖峽谷之中。這條被當地人稱為“生命之路”的小道,承載著無數高原居民的健康期盼。

2024年,在上海市援藏干部聯絡組和徐匯區援藏聯絡小組大力支持下,海富通基金攜手公益伙伴奔赴西藏開展“海富通基金助力日喀則薩迦縣兒童護齒行動”。上海市徐匯區牙防所援藏醫生夏翊博帶領薩迦中心醫院口腔團隊,沿著這條危險的道路,翻越海拔5400多米的普士拉山口,向地處邊境的絨轄鎮進發,為那里的孩子們送去口腔健康。

當朝陽的第一縷金光灑在絨轄鎮小學的操場上時,學校的體育館已經變身成為臨時口腔診室。“張嘴,啊……”“叩叩叩,哪顆牙齒疼?”隨著醫生耐心溫暖的問詢,高原上的第一次口腔診療服務開始了。沒有無影燈,就用手電筒照明;沒有專業的治療椅,就用簡易設備和課桌椅拼接。十個小時的連續工作,100多名孩子的口腔檢查,300多顆牙齒的窩溝封閉,這些數字背后,是上海援藏醫生對高原健康事業的執著堅守。

“很多孩子第一次見到口腔檢查器械時,緊張得直往后縮。”夏翊博說道。為了消除孩子們的恐懼,醫務人員耐心專業地解釋,當第一位小朋友勇敢地張開嘴巴,當第一顆牙齒得到專業的窩溝封閉保護,一種無聲的改變正在發生。孩子們從最初的緊張不安,到治療后的驚喜笑容,這種轉變不僅僅是牙齒健康狀況的改變,更是健康意識的萌芽。一位藏族小男孩在完成治療后,露出了羞澀而燦爛的笑容:“很輕松,一點也不痛!”

在海拔3600多米的絨轄鎮,高原缺氧,口腔醫生戴著口罩,每一個醫療動作都變得很不易,每個操作都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簡陋的條件,要求醫護們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創造力;語言文化的差異,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溝通技巧。但“看到孩子們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夏翊博說。

這次診療活動最重要的意義,或許不在于治療了多少顆牙齒,而在于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口腔健康的種子。這種早期干預的理念,將影響他們一生的口腔健康習慣。

夏翊博的這次絨轄鎮之行,是上海市徐匯區援藏醫療工作者的一個生動縮影。他們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在艱苦環境中綻放醫者仁心。當被問及援藏初心時,夏翊博望著遠處連綿的雪山說:“當每個孩子自信地微笑時,能露出潔白的牙齒,我們的付出就值得了。”

薩迦縣中心醫院口腔科由上海市徐匯區口腔醫院(上海市徐匯區牙病防治所)對口援建,自2023年至今先后派遣3名業務骨干支援建設。在薩迦縣中心醫院王洋院長和徐匯區口腔醫院錢文昊院長的支持下,在援藏醫生的不懈努力下,薩迦中心醫院口腔科已成為日喀則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口腔專科。

薩迦縣中心醫院口腔科現常規開展齲齒充填、根管治療、齦上潔治、阻生牙拔除、義齒修復等門診業務,并承擔薩迦縣各鄉鎮中小學生口腔預防保健的任務。2024年,薩迦縣中心醫院口腔科門診人次達2312人,完成口腔健康篩查7865人,完成窩溝封閉11919顆。


海富通基金攜手公益伙伴奔赴西藏開展“海富通基金助力日喀則薩迦縣兒童護齒行動”

聚沙成塔,聚愛成光。30年來,上海社會各界的愛心不斷匯聚涌向雪域高原,為援藏事業添磚加瓦,也見證了兩地人民的深情厚誼。

第十批援藏總領隊、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彭一浩說:“3年來,上海援藏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滬藏民族團結一家親’、鄉村振興為主題,共組織青少年‘手拉手’、夏令營等各類活動51場,參加人數近2000人次,舉辦滬藏兩地交流交往交融活動130余場。未來,上海援藏將接續奮斗、砥礪前行,大力推進滬藏兩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和公益項目,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30年轉瞬而逝,站在這一時間節點,回望兩地攜手歷程,更加讓人確信,這場跨越千里的深情約定,必將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續寫出更加動人的華章。

原標題:《上海援藏三十載 社會力量在行動》

欄目編輯:顧瑩穎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李一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觀新聞 incentive-icons
上觀新聞
站上海,觀天下
328137文章數 75543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黄龙县| 宣城市| 茶陵县| 沂南县| 灵宝市| 沙雅县| 墨玉县| 成都市| 舒城县| 罗定市| 庆城县| 宿松县| 施甸县| 甘谷县| 康保县| 马鞍山市| 蕲春县| 临邑县| 泌阳县| 连平县| 县级市| 岑巩县| 钟山县| 尼木县| 阆中市| 彭山县| 华安县| 扎鲁特旗| 合山市| 密山市| 青龙| 马关县| 湘潭县| 兴和县| 平谷区| 比如县| 绥化市| 同德县| 兴业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