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英國首相斯塔默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簽署歷史性的《唐寧街協議》,正式宣布向烏克蘭派遣“遠征聯合部隊”,并構建由法國提供核威懾支持的“共同戰略框架”,西方大國聯手介入烏克蘭沖突的態勢驟然升級。
協議的核心在于兩國前所未有地協調核威懾政策。根據文本表述,法國將向英國延伸核保護傘覆蓋范圍。這份力量建立在法國約290枚現役核彈頭基礎上,占據北約全部核武器儲備的近5%,成為歐洲大陸除俄羅斯外最強大的威懾來源。法國海軍四艘戰略核潛艇時刻保持至少一艘處于戰斗巡邏狀態,構成海基核力量的關鍵支柱。這種深度共享在歷史上是破天荒的舉動,象征著兩國對抗潛在共同威脅的決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在冷戰對峙最激烈時期,也未有過類似安排。其目標指向不言自明。
馬克龍(資料圖)
緊接著,協議規定英法將向烏克蘭戰場投入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遠征軍。這支精銳力量由多達5萬名英法軍人組成,幾乎是一個整編野戰軍級的兵力。若按當前匯率計算,僅這支部隊人員基本薪酬一項每月就超過4億英鎊/歐元,這還未包括天文數字般的裝備維護和戰場持續消耗。這一部署明顯旨在協助烏克蘭在未來可能的反攻行動中取得決定性突破,直接挑戰俄羅斯縱深防線。兩國將自身正規武裝力量置于如此清晰的前沿態勢下,風險不容低估。
幾乎在同一時間,大洋彼岸的美國政治風向也傳來震動。美國總統特朗普針對此事迅速發聲,暗示俄羅斯及其領導人將遭受“你從未見過的驚恐”。他暗示的所謂“意外驚喜”選項眾多,可能涉及解除對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的限制,批準攻擊克里米亞甚至俄羅斯本土目標,也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威脅美方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至歐洲前沿陣地。無論哪一種都可能立即升級沖突級別,特朗普的言論給本已緊張的地緣局勢再添一把不穩定之火。
馬克龍(資料圖)
此番英法的戰略性協同以及特朗普的強勢表態,標志著北約核心力量對烏克蘭的支持正走向更激進的危險階段。大國在核政策層面高度融合、在常規兵力大規模投送上達成一致、并由美國政要輔以嚴厲警告,形成了一套罕見的組合拳。這種深度介入模糊了所謂“不直接參戰”與“有限介入”的政策界限,將使局勢走向更為不可控。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法國核保護傘能否真正提供可靠承諾?延伸威懾理論向來充滿戰略模糊性與心理學博弈。該協議模糊了關鍵觸發條件的紅線:究竟何種程度的危機能促使法國動用其終極武器?法國自身又能否承受對手報復后的毀滅性后果?這種模糊性可能被對手視為虛張聲勢,也可能被盟友誤讀為無條件擔保,反而加劇誤判危機。馬克龍“戰略模糊”的核政策表態,進一步加深了外界的疑慮。在極限博弈之下,這一紙“核保護傘”的保單,其實際賠償力可能遠不如表面文書看起來那樣篤定。
馬克龍(資料圖)
當歐洲大國持續推高賭注,區域動蕩風險也同步外溢。歷史經驗反復證明,核邊緣政策如同行走于懸崖之上。上世紀古巴導彈危機中,世界曾真切目睹美蘇戰略誤判導致全球滑向核戰爭邊緣的驚險一幕。眼下北約核心國空前力挺烏克蘭,俄羅斯則頻繁公開演習核武器投送能力,雙方都押上了極高威信。棋局已走向零和博弈的危險深水區,任何一方主動踏出決定性一步(例如西方實質性打擊俄縱深高價值目標,或俄取得突破性戰果),都可能觸發連鎖反應。更廣泛的全球安全體系為此承壓,日本、韓國等地區盟友內部要求強化自身核武裝或要求美國提供延伸核保證的呼聲將進一步高漲。東北亞新一輪核武裝競賽的暗流已然涌動。
地緣博弈的輪盤正高速旋轉,大國以極端手段加注的每一次轉動都令人窒息。 英法邁出的這一步,表面彰顯了西方聯盟捍衛其安全邊界的強硬姿態,卻也為世界帶來了空前不確定性。國際秩序承受極限壓力的時刻,人類當重溫歷史的冰冷鏡鑒——當戰略懸崖的迷霧深鎖,輕率闖入者終將失去安全歸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