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好萊塢電影《F1:狂飆飛車》已上映多時。據說,12天內就實現了超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數,也是蘋果公司出品的電影里最叫座的一部。有意思的是,我身邊此前從不關注F1任何比賽的女性朋友們在看過電影之后,已經相互約定買票去看明年上海站的F1比賽。
《F1:狂飆飛車》海報
我心里苦笑,這一次,自由媒體又如愿把少女們的心偷走了。任何時候講起F1,除了某某車手、車隊之外,自由媒體是一個絕對無法繞開的名字。這家來自美國的巨頭企業,在2017年接手F1之后,對F1做了幾乎整容式的改變,才讓這項賽車運動重放光彩,讓原本對賽車十分陌生的女孩也愿意多瞧上個兩眼。
根據尼爾森體育的數據,F1目前在全球擁有8.265億粉絲。(2016年的全球觀眾數是3.9億)在全球37個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后,尼爾森發現F1女性粉絲的占比已經達到了41%;同時,16-24歲的女性車迷是這項運動增長最快的群體。
在《狂飆飛車》之前,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極速求生》這部F1官方從2018賽季就開始拍攝的紀錄片。漢密爾頓說,因為《極速求生》,身邊從來不看F1的人都開始討論F1了。不過,《極速求生》里可沒有布拉德·皮特這樣的巨星,也沒有漢斯·季默的大師配樂。
然而,僅僅是活生生的車手就足夠引人注目了。《極速求生》將二十位車手在一個賽季中經歷的嬉笑怒罵毫無保留地(稍微還帶一些惡剪)展現在觀眾面前。這在伯尼時代(F1前掌門)是無法想象的。伯尼只在乎車隊,認為車手無關緊要。所以即便是在F1最黃金的1990年代,鐵桿粉絲也不一定叫得出2號車手的名字。
自由媒體與伯尼的態度截然相反。自由媒體意識到,F1雖然是一項關于賽車的運動,但賽車終究不過是一臺冰冷的機器,它不是留住觀眾的關鍵。真正讓人愿意為之駐足并流連忘返的實則是人與人之間才會產生的某種羈絆,或者說共鳴。F1要展示車手大過于車。恰好,車手們長得也還不賴。(這些車手也有在F1大電影里出鏡,鏡頭還特地多給了勒克萊爾和拉塞爾幾秒,大概連導演都覺得他們的帥氣臉蛋足以俘獲新粉絲吧。)
作為擴大F1影響力的第二次嘗試,自由媒體直言《F1:狂飆飛車》不是拍給車迷看的電影。所以就算對這部電影有再多的抱怨,我也決定閉口不談。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它的聲效,實在令人嘆為聽止。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或許會讓你在開始時本能地想要逃跑,但再過一會兒,力透肺腑的激情便會襲來,讓人不自覺地沉迷其中。如此這般身臨其境的享受,漢斯·季默實在功不可沒。
如果非要說觀影建議的話,杜比聲效就很好,不必過分執著于IMAX。
我還在繼續更新著F1系列,如果你對F1感興趣,歡迎查看過往在好奇湃這個欄目下與F1有關的文章:
好奇湃|有史以來最好的關于F1的書
好奇湃|周冠宇,4月21日這一天
好奇湃|當我們從里卡多和霍頓認識澳大利亞
好奇湃|豐田,在秋天開始新的冒險
好奇湃|F1的下游車隊威廉姆斯,相信成功就在下一個彎道
好奇湃|天才維斯塔潘
好奇湃|最貴的F1觀賽體驗
好奇湃|再談維斯塔潘
好奇湃|F1的美國之旅:從人們寧愿看飛鳥比賽到最成功的賽道
好奇湃|被億萬富翁選中的車手
《F1:狂飆飛車》劇照
來源:不是劇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