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12日戰爭已經結束了大半個月,但雙方緊張的氛圍感依然沒有結束。伊朗與美國之間的核談判也沒有重啟,甚至于伊朗也沒有展現出要放棄核項目的意思。伊朗與美國,以色列之間的態勢,可以說和戰前并沒有本質區別。
甚至于,這場十二日戰爭還讓伊朗不同的社會階層都短暫的放棄了立場分歧,讓伊朗社會的團結度進一步得到了提升。雖然這是在伊朗有一千多人死亡,大量高級將領,核科學專家戰損的情況下達成的。
而對于以色列和美國來說,他們顯然也沒有放松對伊朗的警惕。對伊朗是否會重啟核項目,是否會發起報復,二者都在評估。美國出于戰略重心轉移,不大愿意在伊朗事務上過度投入資源,而以色列就不一樣了,他們顯然有繼續打下去的意愿。
而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這種背景下,因為其改革派的立場,被許多人安上了“親美”的帽子,其近期的言行,也被錯誤的解讀為“親美”。那么,他真的是這種立場嗎?
1,伊朗總統的“親美”舉動?
7月9日,佩澤希齊揚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關于能不能重啟伊核談判,他覺得只要伊朗和美國如果能重新建立互信機制,那么伊朗對于重啟核談判“沒有問題”。而如果要重新建立互信,就必須保證談判期間以色列不會發動襲擊。
對于是否要研制核武器,佩澤希齊揚再次強調,伊朗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研制核武器。
佩澤希齊揚還表示,伊朗和美國本來可以很輕松的解決問題,結果被內塔尼亞胡給攪黃了,且以色列特別想把美國拖下水,讓美國也卷入中東的戰爭之中。至于要把中東引入無休止的戰爭之中,還是走向和平之路,取決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抉擇。
就因為佩澤希齊揚提到了愿意重啟核談判的意向,這番話就被不少網友視為佩澤希齊揚“親美”的言論,甚至還出現了“佩澤希齊揚暴露了”之類的評價。
但實際上,這種觀念是完全不懂伊朗政治生態,完全不懂伊朗改革派立場的錯誤想法,簡單粗暴的把伊朗的改革派視為“投降派”了。
伊朗保守派的立場,是對內堅持維護教法治國,維護宗教監護政權,對外繼續和美國,以色列死磕,在核問題上始終不松口。他們寧愿承受制裁,寧愿挨了打也不調整政策。
而伊朗改革派的利益訴求,是對內弱化宗教對政治,社會生活的影響,對外則與美國接觸,對話,希望用核問題為伊朗換取一些國家利益。比如,他們愿意用放棄核項目換取美國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而且,在改革派的利益訴求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他們一樣會展現出強硬的態度。比如,改革派前領導人哈桑·魯哈尼執政時,他一度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達成了放棄核項目,促進美國解除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但在特朗普第一次執政,于2018年廢除伊核協議,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后,魯哈尼照樣對美國采取了強硬抗擊的政策。
在如今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步步緊逼,不愿意讓伊朗用核武器換解除制裁的情況下,哪怕是伊朗改革派,一樣也會對美國采取強硬姿態。
至于佩澤希齊揚說伊朗不會研制核武器,這也說明不了他親美。因為連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乃至于前宗教領袖霍梅尼也都說過伊朗不會研制核武器的話。這一點不僅是改革派堅持的立場,也是伊朗保守派的立場。
佩澤希齊揚當初在萊希死后,是以壓倒性優勢贏得總統選舉上位的。這說明他和他所在的改革派在伊朗民間很有市場。
畢竟,伊朗在之前經歷了萊希保守派執政后,國內各種矛盾并沒有得到緩和,在美國制裁下,經濟還進一步惡化了。伊朗官方貨幣里亞爾和土曼嚴重貶值,通貨膨脹加劇,即便是德黑蘭這樣的大城市,人們也過著“月入千萬,但買個菜就要十多萬”的日子。伊朗民間是有意愿希望解除制裁,改變社會風氣的。這也是佩澤希齊揚能得到民意支持的原因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在十二日戰爭結束后,伊朗在核問題上不僅沒有松口,反而活動更加緊鑼密鼓了。
被美國人和以色列炸過的納坦茲和福爾多核燃料廠,伊斯法罕核技術中心這三大核設施目前都在修理,頂多半年的時間就能恢復使用。而且,伊朗這次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采取了更強硬的政策,不僅撤下了不少核企業的監控探頭,還嚴格限制該機構的人員前往核設施。這樣一來,外界想得知伊朗核活動方面的情報更難了。
再考慮到已經提前轉移的四百多公斤高豐度濃縮鈾,以及伊朗能夠自主生產先進離心機的特點,伊朗實際上依然具備升級核活動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佩澤希齊揚雖然釋放出了愿意和美國重啟談判的話,但他也加入了一個先提條件,即需要有互信,美國至少要保證談判期間伊朗不會遭到以色列襲擊。而以色列的態度,顯然不情不愿,內塔尼亞胡要的是繼續打仗,繼續把局勢弄得緊張起來。
2,以色列不會善罷甘休
即便在十二日戰爭結束后,以色列對停戰的表現也非常不情愿。
停火生效當天,以色列便宣稱伊朗對以色列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對以色列平民造成了傷害,警告伊朗不要再對以色列發射彈道導彈。
不過,以色列后來還是終究認了這份停火協議,因為這項協議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爭取而來的。特朗普對伊朗政權沒什么好感,也反對伊朗擴大核能力,從而造成中東地區平衡變化,這是他愿意出動轟炸機攻擊伊朗的原因所在。
但特朗普同時也竭力避免和伊朗進行大規模的交戰。因為他不想重蹈覆轍,讓美國再陷入一場伊拉克戰爭。因為眼下美國的戰略重心是亞太,美國需要在亞太地區全力應付實力強勁的中國。特朗普不希望在中東問題上介入太深,他需要一個比較穩定,平衡的中東環境,以色列進一步膨脹野心和伊朗繼續打下去,不符合他的利益。
甚至于以色列當初想要把美國拉下水,對伊朗進行全面戰爭的做法他也不可能答應。
但內塔尼亞胡是不可能松手的,他至少有這么兩個動機要在與伊朗停火后,繼續對伊朗系武裝開戰。
第一,他面臨嚴重的腐敗指控,開戰有利于維護他的權力。畢竟,內塔尼亞胡一直面臨違規收受高價禮物,吃拿卡要,權力尋租,違背商業競爭自由等犯罪活動,而在戰爭中,他總是能將審判不斷延期。
不僅如此,通過軍事行動,還可以營造危機氛圍,進而強化內塔尼亞胡政府“一心為國”的忠勇形象,還有利于提高支持率,為他的政黨利庫德集團爭取選票。
畢竟,2026年以色列就要進行下一次議會選舉了,利庫德集團的民調支持率不怎么好,極有可能敗給左翼和中左翼政黨,內塔尼亞胡要想盡一切辦法拉票。雖然這樣做可能會讓經濟遭到重創。
第二,經過2023年“阿克薩洪水”之后的一系列戰爭,伊朗系抵抗力量的實力已經到了一個非常虛弱的狀態。
以軍已經在加沙地帶周邊站穩了腳跟,而哈馬斯困在城中缺衣少食不說,高級指揮官損失太大,編制已經被打亂,以色列很想趁這個機會將其徹底摧毀。
黎巴嫩真主黨的情況也很糟糕,自從去年被接連干掉了納斯魯拉和哈希姆·薩菲丁,以及一系列的軍事打擊之后,其精干力量損失了三千多人。再加上敘利亞在2024年底政權更迭,伊朗很難再向他們運送補給,他們與哈馬斯南北策應,互相呼應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了。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必然會對這兩個勢力動手。而從6月23日以來的情況看,以軍的確恢復了在加沙的軍事行動,雙方交戰不斷。以軍也在此期間對黎巴嫩進行過襲擊,未來和真主黨會不會來一次大戰,不好說。
甚至于,內塔尼亞胡還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了進攻,很可能有擴大與胡塞武裝沖突規模的意思。畢竟,胡塞武裝在2023年以來多次向以色列發射了導彈,還中斷了紅海貿易,禁止商船通過紅海進入以色列港口,給以色列經濟造成了打擊。而且,胡塞武裝是伊朗系力量中,唯一實力完整,沒有被以色列有效摧毀的力量。
以色列在7月6日的確對胡塞武裝控制下的荷臺達港展開了空襲,以色列甚至還傳出來要租借紅海西岸公開的計劃。未來他們對胡塞武裝展開進一步打擊的行動可能還要上強度。
總之,伊朗和以色列雖然已經停火了,但這場交鋒只是暫時被抑制了,美,以,伊三方遲早還會再打起來。
1,2025.7.7-中國新聞網-多個港口和發電站遭以軍密集空襲 也門荷臺達傳出爆炸
2,2025.7.8-羊城晚報-爆料幕后黑手 伊朗總統點名以色列還喊話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