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站在東京街頭,面對聚集的民眾發表演講,他大聲表達對美國的不滿,并呼吁日本民眾與政府團結起來,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他的態度在日本首相里屬實罕見,而就在前一天,特朗普發文官宣,要向日本加征25%關稅。
那么究竟是多大壓力,讓石破茂開啟了“暴走”模式?日美在關稅上又為何一直談不攏?
關稅風暴下的經濟命門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7月7日宣布,從8月1日起對日本等14個國家加征25%關稅,重點針對日本的汽車、鋼鐵和電子產品。
作為出口經濟的支柱,日本2024年對美汽車出口額高達1171億美元,占其對美出口的34%,接或間接支撐著將近560萬人的就業。
若25%的關稅全面生效,僅豐田一家企業的年利潤就可能減少30%,馬自達甚至面臨虧損風險。
更嚴峻的是,日本汽車產業鏈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美國關稅不僅沖擊整車出口,還將推高在美日企的零部件采購成本。
而且,特朗普要求日本開放農業市場,增加美國汽車和大米等農產品的進口,同時美方要日本提高防務開支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5%,這遠超日本現有預算能力。
日本鋼鐵和鋁制品的處境同樣堪憂,2025年5月,日本對美鋼鐵出口同比暴跌20.6%,鋁制品出口額超過3300億日元的市場份額岌岌可危。
這些基礎材料產業的萎縮,將直接沖擊日本造船、機械等關聯行業,形成連鎖反應所以,美國的條件觸及日本經濟和政治的敏感點,自然而然引發了強烈反彈。
談判僵局的結構性困局
美日貿易談判的僵局,本質上是兩種經濟邏輯的碰撞,日本主張“投資優先”策略,試圖通過擴大對美投資換取關稅減免,但美方對此興趣寥寥。
特朗普則堅持“對等關稅”原則,要求日本立即削減貿易逆差,擴大美國汽車和農產品進口。
這種短期主義思維與日本長期形成的產業保護傳統產生劇烈沖突,因此美日貿易談判自2025年初啟動以來,已進行七輪卻無果而終。
再加上日本僅由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一人全權負責談判,而美國則由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格里爾三人組成“鐵三角”。
這種“以一敵三”的局面,使日本在談判中始終難以找到真正的對話對象,所以,關稅若全面實施,將影響數百萬就業崗位。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單邊政策讓日本意識到,長期依賴美日同盟的“特殊關系”已不足以應對當前危機。
石破茂的應對與國內壓力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石破茂選擇了強硬回應,7月9日,他在千葉縣發表演講,稱貿易談判是“關乎國家利益的較量”,強調日本不會在壓力下妥協。
石破茂的強硬姿態,與其說是對美國的“暴走”,不如說是國內政治現實的必然選擇。
7月20日即將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已成為壓在自民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最新民調顯示,石破茂內閣支持率僅24%,自民黨支持率跌至19%。
加上近期自民黨深陷貪腐丑聞,包括石破茂助手涉嫌向議員贈送禮券等事件,嚴重削弱其政治信譽。
這種情況就意味著執政聯盟很可能失去參議院半數席位,若選舉失利,不僅石破茂將下臺,還可能引發政權輪替。
而且自民黨長期依賴農民選票,美國要求日本開放大米市場的訴求,那就是直接觸及自民黨的政治根基。
所以,石破茂在演講中特意強調“絕對不會犧牲日本的農業”,正是為了安撫農村選區的選民。
在演講次日,他又在電視講話中進一步提出,日本需要在安全保障和能源供應上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探索更自主的道路。
這一表態迅速引發國內熱議,民眾的支持聲浪高漲,石破茂也通過公開批評美國,將民眾的不滿從國內丑聞轉向外部壓力。
然而,這一策略也存在風險,部分政客和學者擔心,過于激進的言論可能惡化美日談判前景,進一步加劇經濟壓力。
盡管如此,石破茂的表態在短期內成功凝聚了民意,為其政府爭取了寶貴的政治空間。
中日關系緩和與美日同盟的挑戰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動搖美日同盟的根基,2025年6月,日本民眾對美國的信任度降至22%,創下2000年以來最低紀錄,而“不信任美國”的比例高達68%。
特朗普不僅在貿易上施壓,還取消了原定的美日“2+2”安全磋商,并要求日本大幅增加防務開支。
這些舉措讓日本媒體和政界人士批評美國“以盟友之名行霸權之實”,在美日關系緊張的背景下,中日關系的改善為日本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撐。
2024年,中國作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出口額達1024.9億美元,僅略低于對美出口,2025年初,日本多個代表團訪華,帶來了石破茂的親筆信,表達改善雙邊關系的意愿。
5月,當右翼勢力試圖挑起釣魚島爭端時,石破茂政府保持克制,未采取過激行動,展現了對中日關系的重視。
7月10日,東盟外長會議期間,日本外相與中方會晤,中方對近期雙邊關系的積極發展表示肯定,穩定的中日關系不僅緩解了日本在貿易戰中的經濟壓力,還為其在美日談判中提供了籌碼。
歷史上,每當美日關系出現裂痕,中日關系往往迎來緩和期此次也不例外,石破茂政府通過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外交聯系,試圖在對美博弈中占據主動。
這種調整為日本經濟提供了緩沖,同時也為外交談判增添了靈活性。
不過未來三周,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訪日之行將成為關鍵節點,盡管美方強調此次訪問“不涉及正式談判”,但日本仍寄希望于在世博會“美國國家日”期間找到突破口。
若談判最終破裂,日本可能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在WTO提起訴訟或對美國農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但這種“雙輸”結局,顯然不是任何一方樂見的。
結語
在全球貿易格局動蕩的背景下,石破茂的策略需要在短期民意支持與長期經濟穩定之間找到平衡。
這場關乎國家利益的較量,不僅考驗日本政府的政治智慧,也將深刻影響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日本的擇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顯現其深遠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