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工優品
第六十三期 靜虛書燈
五百年前,王陽明在貴州龍場蠻荒之地點亮心學明燈。而今,一卷可開合的光之書,讓《何陋軒記》的哲思重煥新生。
品牌“陽明文創”的靜虛書燈化草書為流動光影,引人在“開卷有光”間體驗“心外無物”之境,見證傳統從典籍走向生活的蛻變。
產品速覽
形意相生 哲思物化
靜虛書燈以“開卷有光”為靈感,凝練東方哲思于當代設計。
360°舒展的書卷造型,打破傳統燈具靜態框架。杜邦紙半透肌理暈染朦朧墨韻,光線穿透時如見陽明筆下山水呼吸,虛實間筑就禪意空間。
燈身復刻《何陋軒記》真跡,透光映照下字跡隨影搖曳,將“心外無物”的哲思化為可觸的溫暖燈光。
「靜虛」不止于燈,更是文人精神的當代表達。以光為墨,以書載道,在開合明滅間引人心歸“此心光明”之境,踐行陽明“日用即道”的生活哲學。
何陋軒記
龍場悟道 夷夏新聲
《何陋軒記》的作者王陽明(1472—1529),是明代思想家、書法家兼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
明 蔡世新 王陽明肖像(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1506年,他因彈劾宦官劉瑾遭廷杖四十,被貶謫至貴州龍場(今修文縣)任驛丞。當時的龍場是苗族、仡佬族聚居的偏遠之地,被中原視為“蠻荒”。
當地民眾見王陽明棲身的石洞陰濕艱苦,主動伐木為他搭建屋舍。
王陽明在屋前種竹栽花,置琴書史籍,將此居命名為“何陋軒”,致敬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精神境界,并創作了《何陋軒記》。
《何陋軒記》(局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院藏
文章犀利對比夷夏文化:指出夷民雖無中原禮樂,但“直情率遂”,淳樸如“未琢之璞”;反而批判中原士人“狡匿譎詐,外良中螫”,揭示其虛偽本質。
文中顛覆了傳統視夷狄為“禽獸之域”的偏見,盛贊邊民保有“黃帝堯舜之世”的渾樸天性,以心學智慧批判了以禮儀形式判定文明高下的狹隘觀念。
《何陋軒記》不僅是王陽明逆境中的精神自白,更是明代罕有為少數民族文化辯護的經典文本,彰顯超越時代的平等觀。誠如文末“記之以俟來者”,它突破地理與文化的隔閡,以“心即理”的智慧筑起溝通夷夏的橋梁。
陽明文創
在地賦能 設計新生
龍場悟道是心學誕生的標志,貴州正是這一思想轉折的地理原點。
貴州曉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扎根貴州,依托“陽明心學起點”這一文化IP,創立「陽明文創」品牌。通過深度提煉王陽明與少數民族互助的故事,強化地域文化認同。
以陽明心學為魂,貴州山水為韻,曉貴公司秉持“讓傳統走進生活”的理念,已開發出多款文化創意產品。
作品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內涵,推動陽明文化融入當代生活。更通過青云市集、孔學堂等線下終端及文博會曝光,切實助力“黔貨出山”。
靜虛書燈便是品牌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典范。透光材質將《何陋軒記》草書的飛白提按幻化為流動光影,使“鳳翥龍蟠”的書法哲學可觸可感。
書燈將文言經典轉化為可觸可感的文創載體,大幅降低公眾接觸經典的認知門檻,尤其吸引年輕群體主動探索文字背后的思想故事,喚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作為貴州文創矩陣的明星產品,靜虛書燈不僅是“行走的文化名片”,更以產業化思維推動典籍從故紙堆蛻變為“可用的歷史”。
當燈光亮起,照見的是傳統文化“活”起來、文旅消費“熱”起來、城市品牌“亮”起來的新圖景。
關于國工優品
國工優品點評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推出的公益活動。
活動旨在發現和鑒賞植根民族文化、融合當代科技、自主創新制作、符合現代審美的高品質國產消費品,助力東方文化復興和高端品牌打造。
以上是本期國工優品的全部內容,感謝閱讀、訂閱、點贊。
想看什么點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國工優品
微信號|國家工藝美術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新浪微博|國工優品
小紅書|國工優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