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宇宙中,恒星的終結往往以劇烈的爆炸——超新星的形式收場。而近日,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VLT)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觀測發現:科學家們首次從視覺上確認,一顆白矮星在死亡時經歷了“雙重引爆”。
這顆名為SNR 0509-67.5的超新星遺跡,位于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系中。研究團隊通過光譜探測,在其爆炸殘留物中識別出兩個鈣殼結構,這正是“雙重引爆”模型的關鍵證據。
這一模型提出,當白矮星吸積伴星表面的氦氣后,表層首先發生一次爆炸,隨后產生的沖擊波向內壓縮其碳氧核心,引發第二次更猛烈的爆發。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試圖理解白矮星的爆炸機制,尤其是那些在未達到理論質量上限(錢德拉塞卡極限)時就爆發的超新星。此次發現不僅為其提供了觀測佐證,也有助于解釋為何這些超新星在亮度和光譜上存在顯著差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