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科學家探測到迄今為止最大的黑洞合并事件,相關研究論文于7月14日發表在康奈爾大學團隊運營的預印本網站arXiv上。
據悉,這兩個黑洞的質量均超過了太陽質量的一百倍。分析顯示,其中一個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3倍,另一個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37倍。兩個黑洞自轉速度約為地球的40萬倍。經過長期相互繞轉,最終猛烈撞擊,在距離地球一百億光年外形成了一個質量約為太陽質量225倍的“超大黑洞”。這是迄今為止記錄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合并事件。
▲兩個黑洞 資料圖片
據《環球》雜志介紹,黑洞通常可根據質量分為三大類:恒星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恒星質量黑洞通常由大質量恒星晚期坍縮形成,質量范圍在幾個太陽質量至幾十個太陽質量不等;恒星質量黑洞通過合并然后再通過吸積就可以形成中等質量黑洞;而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通常為一百萬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有可能是氣體直接坍縮形成幾萬或者幾十萬倍太陽質量的中等質量黑洞,也可能是通過恒星質量黑洞合并成中等質量黑洞,然后再通過吸積氣體形成超大質量黑洞。報道稱,科學家已經探測到了約300次黑洞合并事件。在此之前,有記錄的最大黑洞合并事件產生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140倍。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簡稱LIGO)的物理學家懷疑,這兩個參與合并的黑洞可能本身也是合并而來的,這或許能解釋為何它們的質量如此之大,旋轉速度如此之快。《科學新聞》雜志稱,這兩個黑洞的旋轉速度已經接近現有物理學理論里允許的最高速度。
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引力波探索研究所所長馬克·漢納姆教授解釋稱,其實黑洞碰撞是宇宙中最猛烈的事件。但當引力波到達地球時,其很難被探測到。另據新華社介紹,黑洞是宇宙中最為奇特和極端的物理環境,對檢驗基礎物理學理論、理解星系形成與演化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研究黑洞的行為,對理解星系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綜合《環球》雜志等
編輯 楊珒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