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11日,孟加拉國一位少將跑到中國軍工展廳,死死盯著一門火炮看了整整半天。
張嘴就要求——我要看真家伙開火,演習那套別糊弄我,說白了,孟加拉這是鐵了心要照抄巴基斯坦的作業(yè)。
這到底圖啥?難道真要跟著巴鐵一塊兒懟印度?
作者-山
實戰(zhàn)驗證的"活教材"
去年那一仗,把孟加拉看傻了。
2024年印巴邊境交火,巴基斯坦軍隊首次把SH-15輪式自行榴彈炮拉到前線。這門火炮像個暴脾氣的老炮手,對著印度山地哨所就是一頓猛轟。53公里的射程,精確制導的炮彈,打得印軍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找到。
這下可好,整個南亞的鄰居們都眼睛發(fā)亮。孟加拉瞅著這效果,心里直癢癢——實戰(zhàn)出真知啊,比什么宣傳片都管用。要知道,軍火這東西最怕的就是光說不練假把式。巴基斯坦這一開火,等于給SH-15做了最好的廣告。
第七步兵師少將穆阿澤姆·侯賽因親自帶隊訪華,這可不是走過場。人家專門提要求,要看實彈打擊演示,越真實越好。這架勢,明擺著是奔著實戰(zhàn)需求去的。
SH-15的戰(zhàn)術特點就像個武林高手——快進快出,打了就跑。部署時間1分鐘,撤收3分鐘,印度的反炮火雷達還沒反應過來,人家早就換地方了。對孟加拉這種地形復雜、腹地狹長的國家來說,這簡直是量身定制的裝備。
看完熱鬧,孟加拉開始算賬了。
精算背后的現(xiàn)實選擇
法國人的"凱撒"火炮是不錯,可那價格能把人嚇一跳——500萬美元一門。
中國的SH-15呢?230萬美元搞定。這賬一算,傻子都知道選哪個。況且,孟加拉這點家底,哪經(jīng)得起歐洲那套"貴族消費"?要的就是便宜又好使的裝備,中國貨正好對胃口。
別看價格便宜,性能可一點不含糊。53公里射程,北斗導航,打了就跑——該有的都有,不該要的一概沒有。每分鐘能發(fā)射4-6發(fā)炮彈,火力密度擺在那兒。車載彈藥27發(fā),半自動裝填,幾個人就能操作,省人省事還省錢。
更關鍵的是,這套裝備的后勤保障簡單得很。不像西方裝備那樣嬌貴得要命,動不動就得找原廠維修,零部件還貴得離譜。SH-15的通用率高,耗材便宜,壞了自己就能修。
孟加拉軍方的采購標準很現(xiàn)實:精度、效率、耗時、兼容性。他們不是要一門"威風"的火炮做擺設,而是一件能直接編入部隊、立刻投入使用的戰(zhàn)術武器。從這個角度看,SH-15正好踩在需求的點子上。
有消息稱,中孟雙方正在就采購事宜展開技術與合同層面的磋商。孟加拉陸軍可能會在2025年底前敲定第一批采購協(xié)議。一旦成交,這將是孟加拉第一款真正具備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現(xiàn)代化火炮。
單買裝備還不夠,孟加拉的野心更大。
構建"印防體系"的戰(zhàn)略布局
從火炮到防空導彈,從雷達到無人機,孟加拉這是要搭一整套班子。
紅旗-17E、FK-3、前衛(wèi)-18A...這些名字聽著都眼花,但組合起來就是一張密不透風的防空網(wǎng)。近程、中程、遠程,三層防護一個不落。這套組合涵蓋了從戰(zhàn)術近程到戰(zhàn)役級中遠程的防空需求,若部署完成可顯著提升孟加拉國的整體防空水平。
最關鍵的是,印度那些"布拉莫斯"導彈,飛得再快也得掂量掂量。這種超音速巡航導彈飛行速度達2.8至3馬赫,射程350公里,從印度阿薩姆邦到孟加拉北部城市,幾分鐘就能到。對缺乏遠程預警的孟加拉來說,布拉莫斯確實是個心頭大患。
但孟加拉軍方已經(jīng)想出了對策:"敵方導彈發(fā)射——空警探測預警——無人機標定陣地——SH-15精準打擊"。這一整套流程控制在15分鐘內(nèi)完成,就是為反布拉莫斯設計的地面打擊閉環(huán)。
雖然未必每次都能命中,但關鍵在于形成震懾。讓對方知道,一旦先動手,己方也有手段回擊。這就像兩個人對峙,你有槍我也有槍,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套體系一成型,印度睡覺都得睜只眼。
裝備到位了,但游戲規(guī)則正在悄悄改變。
大國博弈下的"夾縫生存"
中國、孟加拉、巴基斯坦三家副外長坐下來聊天,表面上談經(jīng)濟合作,心照不宣的是另一盤棋。
2025年6月19日,三方副外長級會晤在云南昆明舉行。雖然沒有正式提及軍事合作,但會談聚焦的產(chǎn)業(yè)、貿(mào)易、海洋合作,每一項都帶著戰(zhàn)略含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wèi)東的表態(tài)很有意思: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都是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這話聽著客氣,實際上是在劃圈子、建聯(lián)盟。
印度看著這架勢,肯定坐不住。拉攏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搞什么"印太聯(lián)盟",說穿了就是想壓住中國的勢頭。可現(xiàn)實就是這么骨感——小國有小國的生存之道,跟著強者走,總比孤軍奮戰(zhàn)強。
南亞這盤棋,越下越復雜。西線有巴基斯坦,東線有孟加拉,中國的"東-西線"架構正在悄然成型。印度被夾在中間,前后都得防著點。這就是所謂的"三線打印"格局——不是要打仗,而是要平衡。
孟加拉選擇站隊中國,印度急眼也沒用,人家花的是自己的錢,買的是自己的安全。更何況,在大國博弈的夾縫里,中立往往意味著被邊緣化。
未來幾年,這種多極化、復雜化的軍事平衡還會持續(xù)演變。印度會加強與美國的合作,中國會深化與南亞小國的關系,而這些小國也會在大國間尋找最有利的位置。
結語
說句實話,孟加拉這套"抄作業(yè)"戰(zhàn)術,看似簡單粗暴,其實精明得很。
你想啊,巴基斯坦已經(jīng)幫著踩了坑、試了錯,人家直接拿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何苦自己瞎摸索?在軍事裝備這個領域,實戰(zhàn)驗證比任何宣傳都管用。SH-15在印巴交火中的表現(xiàn),就是最好的產(chǎn)品說明書。
更何況,在大國博弈的夾縫里求生存,靠的不是情懷,是成本、效率和結果。孟加拉選擇中國裝備,不僅僅是因為便宜,更是因為實用、可靠、買得起。這種務實的選擇,反映的是小國的生存智慧。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放在今天的南亞,依然管用。孟加拉跟著巴基斯坦學,本質(zhì)上是在學如何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安全感。這不是抄作業(yè),這是明智的戰(zhàn)略選擇。
面對孟加拉這招"明學",印度接下來會怎么接招?你覺得南亞這盤棋還會出現(xiàn)哪些變數(shù)?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nèi)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