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教育部推廣“讓游戲點亮孩子生命”的安吉游戲模式以來,作為全國首批試驗區,定邊縣毅然踏上本土化探索之路。當教師從干預者蛻變為發現者,當曾經質疑“不教拼音算術”的家長為游戲中的深度學習熱淚盈眶,定邊正用最本真的實踐詮釋著學前教育的本質。
定邊縣白泥井鎮衣食梁幼兒園“游戲長廊”
盛夏的定邊縣白泥井鎮衣食梁幼兒園“游戲長廊”里,孩子們正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水流擊球”“挖渠引水”等游戲中。樹蔭下,教師用手機鏡頭記錄卻不干預。只待游戲結束后聆聽孩子們的“工程故事”。從“小手背后”到“放手游戲”,這樣的教學場景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作為一所鄉村幼兒園,我們曾經面臨著場地受限、玩具單一等困境,戶外是硬化的水泥地,室內外堆滿了固定的高結構玩具,孩子們的游戲空間和想象力都被束縛著。”定邊縣白泥井鎮衣食梁幼兒園園長屈亞飛說。
如今,安吉游戲的落地讓這里煥發新生:環境設施上,打破框架、拆除圍墻,建設游樂設施,空間盡為兒童所用;教師角色上,從“不放心”轉向專業“觀察者”;家長認知上,通過參與活動,理解“無序”游戲蘊含的深度學習。同時幼兒園還充分利用園區內超過1萬平方米的廣闊空間,打造特色游樂區域,秉承“農·人”理念,以耕讀養正、自然育人,在泥土芬芳中,讓孩子們學會生活、認知、做事、共處。
定邊縣幼兒園孩子們正在玩耍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他完全變了一個人,每次回來的時候,都會和我分享他在幼兒園的趣事,和小朋友做的小游戲,他變得很自信,也很勇敢。”幼兒家長潘文花欣慰地說道。
“未來,我們將堅持以培養‘會游戲、懂生活、愛閱讀’的‘三自’兒童為核心目標,讓每一名幼兒在自主、快樂的游戲中,成為會思考、有韌性的終身學習者。”屈亞飛說。
自推廣安吉游戲以來,定邊縣堅持“不分城市、農村,不分公辦、民辦”,除教育部確立的定邊縣幼兒園、定邊縣第五幼兒園外,定邊縣還確立了4所縣級試點園、4所鎮級試點園,以點帶面,橫向輻射全縣,并以“名園+”開展安吉游戲推廣,學前教育改革之路在定邊縣蔚然成風。目前,定邊縣自主游戲改革案例成功入選教育部2024年基礎教育領域實踐創新典型案例;先后迎來30多個省市縣教育同仁參觀學習,連續兩年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分享交流;今年承辦的“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幼兒園教師培訓機構培訓管理與課程開發項目”2025年國家級培訓會,吸引了全國13個省25個項目縣(區)教育工作者參加,成效顯著。
“我三次來到定邊感受特別深的是,每一次來都有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幼兒園里孩子的游戲狀態。從我第一次來到這一次,看到孩子們游戲的狀態完全不一樣,給我的感覺是孩子們的執行力變強了,學習的熱情也特別高漲。我突然感覺是不是要帶我的老師到這里來學習了,其實只有兩三年的時間,這邊的變化應該是走了我們二十多年來所走過的路。”“安吉游戲”創始人程學琴感慨地說。
從江南水鄉到黃土高原,“安吉游戲”的火種在定邊燎原,真正的教育從不是知識的單向灌輸,而是在自主探索中點燃生命的光。此刻,沙池里執著的“小小工程師”、山坡上歡呼的“平衡挑戰者”、窯洞前專注的“小當家”,他們眼中躍動的光芒,讓教育實現了最美的生態循環。
(白泓淵 任啟瑞)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