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年那個在《紐約時報》采訪中信誓旦旦說"中國大陸毫無還手之力"的張忠謀,咋現在改口說"全球化已死"了?
更有意思的是,臺積電被美國逼著砸1650億美元赴美建廠,中國芯片企業卻在28納米賽道上攻城略地。
到底誰在"毫無還手之力"?這場7年的較量,劇本是不是徹底寫反了?
作者-水
那個"不可一世"的預言
2018年3月,硅谷的一場行業峰會上,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出了那句讓整個半導體圈都記住的話。
他翹著二郎腿,一臉掌控全局的自信,聲稱美國、荷蘭、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聯手,掐住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七寸。
在他看來,大陸想反制?門兒都沒有。這話在當時聽,好像沒毛病。
張忠謀的底氣來自哪兒?臺積電是誰?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它一家就占了63.8%,蘋果每年四分之一的收入都得靠它家的芯片撐著。
手里捏著3納米、5納米這些獨門絕技,說它是半導體界的"武林盟主",一點不夸張。更關鍵的是,華為當時還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
2019年,華為給臺積電貢獻的營收占了總營收的14%,這可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2020年5月,美國一聲令下,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為華為供應芯片。臺積電二話不說就停了合作,華為瞬間斷供。
這一招確實夠狠,華為的高端手機業務因為"缺芯"陷入困境,市場份額受到嚴重沖擊。
美國企業緊急填補了訂單空缺,臺積電的凈利潤不僅沒受影響,反而從一百多億美元直接干到三百多億,賺得盆滿缽滿。
那時的張忠謀,看著這份"成績單",估計更堅信自己的判斷了。中國大陸?還真是"毫無還手之力"嘛。
"絕境"催生的反擊密碼
可是啊,張忠謀算錯了一樣東西——他不懂一個十幾億人的國家把一件事當成頭等大事來辦時,那種爆發力是啥樣的。
被卡脖子的痛,反而成了最強的創新催化劑。2020年開始,國家大基金二期砸下2041.5億元,加上一期的1387億,總投入超過3400億。
這還沒完,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民間投資一股腦涌進來,整個產業的資金池超過5000億元。
錢花哪兒了?花出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中芯國際的14納米制程良率,硬是從30%飆升到95%,這可是質的飛躍。
28納米產線月產能突破15萬片,7納米芯片也開始量產,華為Mate60系列搭載的麒麟9000S就是最好的證明。
更讓人震撼的是,中芯國際的成熟制程芯片,報價比臺積電低20%-30%,直接撬動了全球市場。
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說得對:成熟制程芯片滿足了全球75%的需求,從汽車電子到工業控制,到處都離不開。
中國企業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張忠謀眼中的"低端地帶"建起了護城河。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更是底氣十足:"14納米及以上制程已實現完全自主可控。"
這些話,聽著是不是比當年張忠謀的"毫無還手之力"更有底氣?
當"圍獵者"反被圍獵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美國為了遏制日本,對東芝這些半導體巨頭下死手,結果呢?
把市場活活逼給了韓國和臺灣,三星和臺積電就是那么起來的。現在,美國想在中國身上故技重施,結果更離譜。
直接逼出了一個全球最大的研發機器。還有華為5G的前車之鑒,美國封鎖通信技術,反而催生了華為的技術突破。
北斗系統也是這樣,美國GPS封鎖,中國硬是搞出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現在精度比GPS還高。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技術封鎖這套老掉牙的招數,對中國是真不靈了。越封鎖,越激發出更強的創新動力。
反觀臺積電,現在的處境可就尷尬了。被美國逼著去亞利桑那建廠,投資從650億美元一路追加到1650億美元,簡直是個無底洞。
錢砸進去了,結果發現脖子被美國人卡得更緊了。成本失控、工會扯皮不說,連工廠的客戶數據都得跟山姆大叔"共享"。
這哪是去建廠,簡直就是去交"投名狀"。臺積電辛辛苦苦幾十年攢下的技術和家底,正被一點點往美國本土搬。
2025年7月,股價從4月高點下跌18%,市場用腳投票,對臺積電的未來并不看好。張忠謀這位"盟主",看似風光,實際上也夾在中間,快被擠成相片了。
重新定義"還手之力"
張忠謀的認知反轉成了這場博弈的最佳注腳。
2023年8月,他首次改口稱"大陸自然會找到反擊措施"。
2025年3月,目睹臺積電被強押巨資赴美建廠后,他在公開場合哀嘆:"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這話聽著,是不是像個無奈的預言?只不過預言的對象,可能說反了。
中國大陸的自主創新體系卻加速成型。量子計算領域的"祖沖之三號"在特定任務上碾壓谷歌"懸鈴木",2025年將突破512量子比特。
這些芯片完全不需要光刻機,在張忠謀的認知盲區里建起了全新戰場。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從10%飆至30%,勢頭強勁。
更深遠的變化發生在AI算力戰場。盡管美國限制英偉達H800芯片對華出口,中國公司DeepSeek-R1用2048片H800訓練出的大模型,在斯坦福基準測試中與美國模型平分秋色。
當美國執著于封鎖7納米時,中國企業用成熟制程芯片支撐起80%的AI應用場景,在"低端地帶"建起護城河。
行業預測,到2027年,中國企業可能會拿下全球40%的成熟制程訂單,這恰恰是臺積電目前最穩定的利潤來源。
張忠謀懂半導體的每一個工藝細節,但他不懂中國的邏輯。他看到的是一條條供應鏈,一個個技術節點。
而中國看到的是整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當一個十幾億人的國家,把一件事當成頭等大事來辦,那種爆發力是任何商業模型都算不出來的。
說到底,張忠謀那句"大陸沒辦法反制",錯就錯在,他把"反制"理解得太窄了。
最高明的反制,是讓你所有的限制都變得毫無意義。當有一天,中國自己的高端芯片生產線亮起燈,你手里的那把"鎖"還有什么用呢?
結語
張忠謀錯在把"還手之力"想窄了。最高明的還擊,是讓對手的所有限制都變成廢紙。
當中國芯片生產線全面點亮,那些"鎖"就只能鎖住自己了。技術封鎖的黃昏已至,開放合作的黎明將來。
張忠謀現在最該反思啥?技術霸權還能撐多久?你咋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