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俄羅斯《消息報》網站7月11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或放棄修復現役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目前其維修改造工作已暫停。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發國際軍事界廣泛關注。“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對俄羅斯意義非凡,一旦放棄修復,俄羅斯將失去航母,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數量也會減少。這一事件背后,是俄羅斯海軍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誕生于蘇聯時期,1982年4月開工建造,1985年下水,1991年1月正式服役。它是蘇聯第三代1143.5型航空母艦首艦,滿載排水量達67500噸,長284米,寬72.3米,采用常規動力,自持力45天 。其艦上艦載機有兩款戰斗機和三款直升機,還配備強大的對海、對空火力,是少有的裝備反艦導彈的航母。
不過,“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服役后并不順利。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該航母,但面臨諸多挑戰。蘇聯時期航母建造技術體系瓦解,相關人才大量流失,俄羅斯在航母維修與升級技術上短板明顯。加上航母本身動力裝置不可靠,蒸汽鍋爐等關鍵部件問題不斷,使其頻繁出故障,維修成本高昂。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資料圖)
2017年,“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開始現代化改造,本期望能煥然一新,然而改造過程中意外頻發。2018年,俄羅斯最大的浮動船塢沉沒,砸傷航母艦體;2019年,航母又發生重大火災,對艦體造成嚴重破壞。這一系列事故,不僅讓維修工作難上加難,還耗費大量時間和資金。
俄羅斯考慮放棄修復“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技術層面看,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航母建造技術傳承受阻。像航母動力系統更新、艦載機適配技術優化等關鍵領域,俄羅斯困難重重。即便投入大量資金修復“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未來它大概率還會頻繁出現技術故障,維護成本降不下來。打個比方,就像一輛老車,經常出毛病,維修成本比車本身價值還高,繼續修就不劃算了。
經濟因素也很關鍵。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軍事預算向作戰前線傾斜,海軍經費大幅壓縮,能用于“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維修的資金少之又少。維修航母是個燒錢的大工程,中大型航母現代化改裝和維修費用高達幾十億美元,這對俄羅斯經濟來說是沉重負擔。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俄羅斯只能把錢花在更急需的地方,優先發展能在當下發揮重要作用的武器裝備。
再者,俄羅斯戰略重心發生轉移。如今,俄羅斯更注重發展能在俄烏沖突等場景中直接發揮作用的裝備,比如核潛艇、輕型導彈護衛艦和高超音速導彈系統等。相比之下,航母這種大型水面艦艇重要性有所下降。而且,俄羅斯在航母運用方面,作戰訓練不足,作戰理論不成熟,艦載戰斗機和有經驗的飛行員短缺,導致航母難以執行復雜任務。隨著海戰形式發展和技術進步,俄羅斯強調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航母與現代軍事需求的契合度降低。軍方不少人認為,把資金用于建造護衛艦或核潛艇,效果更好。
普京(資料圖)
如果俄羅斯最終放棄修復“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俄羅斯海軍將暫時進入無航母時代,遠洋作戰能力和海上威懾力會大幅削弱。航母作為海上作戰核心力量,能為艦隊提供空中掩護和打擊能力,失去航母,俄羅斯海軍在遠海作戰時將面臨諸多困難。
不過,這也可能促使俄羅斯海軍重新規劃發展方向。俄羅斯或許會把資源集中投入到符合當前戰略需求的艦艇和武器裝備上,比如繼續加強核潛艇力量。核潛艇隱蔽性強、攻擊力大,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中作用重要。俄羅斯在核潛艇技術上有一定基礎,加大投入有望提升其性能和作戰能力。
此外,俄羅斯還可以發展其他新型艦艇和武器裝備,如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水面艦艇,以及先進的無人機系統等。這些裝備能適應現代海戰快速、靈活的特點,彌補航母缺失帶來的不足。
放眼全球,其他國家在航母發展上各有不同。美國作為航母強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最大排水噸位達11.2萬噸,在航母數量和性能上領先世界,其航母戰斗群是全球作戰能力最強的海上力量之一。
中國航母發展迅速,從改造遼寧艦到自主建造山東艦、福建艦,已擁有3艘常規動力航母,最大排水噸位8.56萬噸 。中國在航母技術上不斷突破,建立起完整的航母建造和保障體系,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航母發展符合國家海洋戰略需求,成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拓展戰略空間的重要支撐。
與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同屬蘇聯1143.5型航空母艦的遼寧艦,命運截然不同。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來到中國后,經過升級改造,2016年單槍匹馬將美軍“里根”號和“斯坦尼斯”號兩個核動力航母打擊群攔在中國家門口,展現出強大戰斗力,為中國海軍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美國航母(資料圖)
印度也擁有航母,一艘來自蘇聯,即“維克拉瑪蒂亞”號,前身是蘇聯基輔級航母4號艦,2013年成為印度海軍主力,2024年11月開始為期1年的中期升級;另一艘是號稱自行建造的“維克蘭特”號,2022年9月服役,2024年11月印度海軍宣布其形成戰斗力,但外界對此存疑。印度航母“萬國牌”特征明顯,部件來自多個國家,這給維修和升級帶來很大困難。如果印度不能實現國產化,未來也可能面臨與俄羅斯類似的航母發展困境。
俄羅斯放棄修復“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反映出其在軍事發展中的艱難抉擇,也體現了復雜國際形勢下軍事戰略調整的必要與緊迫。未來,俄羅斯海軍如何在失去航母的情況下重新布局,在全球航母發展潮流中能否迎頭趕上,值得關注。而中國等國家在航母發展上的成功經驗,或許能為俄羅斯提供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