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是一項極端復雜的綜合軍事工程,從船體構造、動力系統,再到艦載機起降支持體系,無一不體現出其技術密集性。
正因為如此,航母才能被譽為“海上移動堡壘”,守護著一個國家的海洋權益。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最初源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
為了將這艘航母帶回中國,愛國商人徐增平傾盡全力,甚至專門成立公司專門負責這項任務。
當計劃最終成功后,美國方面才后知后覺,驚呼:中國人太聰明了,這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得妙極!
一場精心布局的“戰略收購”
1991年蘇聯解體,黑海造船廠的船塢上,一艘僅完成68%進度的“瓦良格”號航母淪為無人問津的“海上廢鐵”。
烏克蘭最初還頗為興奮,但短短數月后就笑不出來——僅靠港口停泊費每月就需支付數十萬美元,而要繼續建造則至少需要20億美元,這對于剛剛獨立的國家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這艘未完工的航母上,美國更是明確表態:絕不允許中國獲得這艘艦艇。
他們一方面向烏克蘭施壓,另一方面警告其他國家不得參與交易,只等著瓦良格號在海上慢慢腐爛。
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中國早已暗中布局。
海軍高層秘密會議中,賀鵬飛果斷拍板,決定采取“民間收購”的方式。
要想避開國際關注,就必須尋找一位可靠的“中間人”,退伍軍人出身的徐增平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他不僅具備軍事背景,還長期在香港經商,身份掩護極具隱蔽性。
接到任務后,徐增平毫不猶豫,迅速在澳門注冊了“澳門創律旅游娛樂公司”,這實際上是一家空殼公司。
他高調對外宣布,要將瓦良格號改造成全球最大的海上賭場,并印制了大量宣傳資料。
當烏克蘭談判代表抵達后,他帶著團隊每日設宴款待,餐桌上永遠擺著高度白酒。
連續半個月的“酒桌外交”,兩箱茅臺下肚,終于讓烏克蘭代表松口。
1998年3月,雙方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正式簽約。
簽約當天,徐增平特意安排公司員工燃放鞭炮,假裝慶祝“海上賭場項目”啟動,這番操作成功騙過了美國情報人員。
然而,簽約只是開始,真正的挑戰才剛剛到來...
16個月的艱難博弈
1999年7月,當拖船編隊即將駛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海岸警衛隊突然出動巡邏艇進行攔截,強硬要求停航。
事后才知,這是美國在背后操縱,他們向土耳其承諾巨額軍購訂單,條件是阻止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于是,土耳其立刻提出了苛刻條件:必須繳納10億美元保證金,還需支付每天2萬美元的停泊費用,直到獲得通行許可。
這對于剛完成收購、資金緊張的徐增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時創律公司賬上資金連10%都不到,美國情報機構甚至放話,等著看中國人知難而退。
但徐增平沒有放棄,他毅然抵押了自己在香港的全部房產和公司股份,把能變現的資產全部換成現金。
那段時間公司賬戶每天都在透支,連員工工資都難以發放,多次面臨銀行賬戶凍結的風險。
關鍵時刻,中國外交部介入協調。
中方提出“旅游換通行”的方案:承諾每年組織200萬中國游客赴土耳其旅游,預計為土耳其帶來每年超過1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
這個方案正好擊中土耳其的經濟痛點,他們國內旅游業正急需提振,經過三個月的談判,最終同意放行。
但誰也沒想到,更大的危機正等待著他們——在愛琴海。
2001年11月,拖船編隊遭遇百年一遇的強風暴,連接瓦良格號的拖纜突然斷裂,六萬噸重的巨艦如同脫韁野馬般沖向希臘島嶼。
當時航母自身無動力,完全依賴拖船牽引,一旦撞上島嶼后果不堪設想。
危急關頭,希臘船員挺身而出。
經過整整兩天兩夜的緊急救援,瓦良格號終于被重新控制。
這次橫跨三大洋的艱難旅程,僅在土耳其海峽就滯留了500多天,累計支付停泊費用超過300萬美元。
徐增平后來回憶,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會收到銀行的催款通知,頭發大把脫落,但只要想到航母能順利回國,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從廢鐵到“遼寧艦”
2002年3月,瓦良格號終于駛入大連港。
當這艘滿身銹跡的巨艦停靠碼頭時,很多人認為它不過是個空殼。
但他們不知道,徐增平在收購航母時,還秘密帶回了30噸重的設計圖紙,這些標注著蘇聯核心技術的文件,成為后續改造的關鍵資料。
大連造船廠的工程師們立即投入工作,圖紙上密密麻麻的俄文標注,以及大量未完成的設計空白,技術團隊每天僅睡四小時,逐頁翻譯、逐一破解。
最棘手的是動力系統,原裝的蘇聯蒸汽輪機早已銹蝕報廢,必須更換為國產設備。
工程師們在零下20度的機艙內連續奮戰三個月,終于成功安裝并啟動國產蒸汽輪機。
測試當天,所有人都緊盯著儀表盤,直到轉速穩定在設計值才松了一口氣。
2012年9月,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服役,艦長張崢親自登門邀請徐增平登艦參觀。
這位年邁的老人踏上甲板,看著昔日的銹鐵殼如今化身為威風凜凜的現代化航母,不禁熱淚盈眶。
這是他自1998年簽約以來,首次近距離接觸這艘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巨艦。
2019年山東艦正式服役,中國躋身全球少數能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
2022年福建艦下水,直接采用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這項技術連美國仍在完善階段。
美媒震驚不已,在報道中哀嘆:當初以為阻止瓦良格號就能遏制中國航母發展,沒想到那次“瞞天過海”只是序幕。
從遼寧艦到福建艦,短短十年間,中國航母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更在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他們始終無法理解,中國為何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消化蘇聯技術,并實現自主創新。
從30噸圖紙到電磁彈射系統,從徐增平的傾家蕩產到無數軍工科研人員的接力奮斗,中國航母的崛起速度,不僅體現了民族對海洋的渴望,更凝聚著無數幕后英雄的默默奉獻。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