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昱
編輯 | 王小娟
跑馬拉松、打拳擊、踢足球……今年以來,憑借著一次次別開生面的賽事,人形機器人正在飛速刷新大眾認知。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產業也在加速商業化。
近日,一則消息點燃了機器人行業。據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顯示,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中標了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全資持股)的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
國泰海通證券研報指出,本次采購招標落地是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商業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處于“從0到1”的關鍵階段。
根據此前公告,該采購項目的總預算為1.2405億元(含稅)。在已經披露的公開訂單中,該訂單可以說是國內數額最大的人形機器人訂單。
該項目分為兩個采購包。采購包1為全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預算為7800萬元(含稅),最終中選人為智元機器人;采購包2為小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背包、五指靈巧手,預算為4605萬元(含稅),中標人為宇樹科技。
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可以說是這一段時間最受關注的兩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旗下基金前不久參與了宇樹科技的C輪融資。
凱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姚寧波對華爾街見聞表示,中國移動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大玩家,采購的目的也是測試產品能力,目前來看中國移動也可能會入股智元機器人。
同時,東吳證券分析師指出,中國移動從資本市場端和應用場景端積極入局機器人產業,未來有望在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落地進程中起主導地位。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前不久在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上提出“碳硅融合”的概念,并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以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為“軀體”,以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為“神經中樞”的硅基生命,即將迎來群體性涌現。
楊杰還表示,硅基生命具備快速部署、無限復制等特性,可通過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多元形態有機融入社會,承擔決策、執行、服務等各類職能。未來,硅基生命的數量將超過人類,成為社會勞動力與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形成新的“人口紅利”、“人才紅利”和新的“360行”。
由此可見,中國移動對人形機器人產業十分看好。
此外,此番成功中標中國移動大單,無論對智元機器人還是宇樹科技而言,都對其推動商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是都是國內人形機器人“第一梯隊”玩家,但受限于產品成熟度,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在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上都還處于早期階段。
智元機器人目前擁有遠征、精靈、靈犀三大機器人家族,覆蓋交互服務、工業智造、商業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種商用場景,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了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量產和商業化落地,產品售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5年1月,智元機器人的第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正式量產下線。
宇樹科技以四足機器人起家,于2023年發布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產品H1,即春晚“扭秧歌”的同款。2024 年,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臺。
除了這一訂單外,據企查查數據,2025年以來,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還拿下了諸多其它大訂單。
例如,2025年上半年,宇樹科技中標同濟大學通用人形機器人訓練平臺設備采購項目,中標金額826萬元;此外,宇樹科技還拿下了中國科學技術館2025年度流動科普設施采購項目,中標金額627萬元。
就智元機器人而言,2025年上半年其中標珠海具身智能應用創新中心數采及展演機器人采購項目,中標金額1274萬元;中標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數據采集平臺項目,中標金額398萬元。
信達證券分析師指出,國內人形機器人已經實現批量訂單,人形機器人已經逐步成熟,未來有望探索更多應用場景。
不過,目前人形機器人初步商業化的主要場景是表演展示領域以及數據采集領域,離真正“上崗”人類工作還有一定距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