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赤俠
這幾天,美國網友最關心的話題,當屬“愛潑斯坦案”的真相。
本月7日,FBI和美國司法部得出結論,認為被控性侵的已故富商杰弗里·愛潑斯坦沒有所謂的“客戶名單”,其死因確為自殺,隨即在美國輿論界激起軒然大波。
盡管美國司法部公布了所謂“愛潑斯坦所在牢房”的監控視頻,但有網友發現該視頻缺少了其中1分鐘。
視頻取證專家對視頻元數據分析后發現,美國司法部提供的視頻疑似由2個源片段拼接而成,公布前還經過多次編輯、保存及導出。
“愛潑斯坦”一詞于7日開始搜索量飆升,相比前一周,該詞在美國搜索量激增1200%。
沒想到的是,面對洶涌的輿論質疑,特朗普政府在此時突然公布了另一起事件的調查報告。
這個時候大家才想起來,原來距離特朗普遭遇刺殺,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
盡管我們已經習慣了特朗普重回白宮后的意氣風發,但依然很難想象,去年此時,會發生那場差點要了特朗普命的刺殺事件。
2024年7月13日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的槍擊事件,不僅在美國政治史上留下深刻傷痕,更暴露出號稱全球最嚴密安保體系的致命缺陷。
美國國會參議院耗時一年完成的調查報告,以長達百頁的篇幅詳細揭示了這場本可避免的悲劇背后,隱藏著從基層執行到高層管理的全方位失職。
報告顯示,20歲槍手托馬斯·馬修·克魯克斯利用安保漏洞,從距離演講臺不足150米的建筑物屋頂實施狙擊。
子彈穿透特朗普右耳上部,同時造成集會觀眾一死兩傷的慘劇。
特勤局雖當場擊斃槍手,但參議院報告明確指出:這場襲擊從選址評估到現場布防存在至少17處可預防的疏漏。
從場地勘察時的視線盲區忽視,到狙擊手觀測點未設防;從無線電通訊頻道混亂,到應急響應預案形同虛設。
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在報告序言中痛陳:"這不是偶然失誤,而是體制性潰敗的必然結果"。
槍擊發生時的細節尤其令人震驚,根據現場特工證詞,克魯克斯使用的AR-15步槍是從距離演講臺僅146米的一處廢棄糧倉頂部發射,該位置在安全評估中曾被標注為"潛在威脅點",但最終未被納入管控范圍。
更荒謬的是,負責該區域警戒的兩名特工當時正在車輛內玩手機游戲,這個細節通過現場執法記錄儀得到證實。
當第一聲槍響后,混亂的指揮系統導致關鍵90秒內無人確定槍手方位,現場使用的7個獨立無線電頻道中,有3個因加密協議沖突完全失聯。
這些匪夷所思的漏洞,使得槍手得以連續射出8發子彈,造成特朗普右耳貫穿傷,并導致臺下觀眾一死兩傷。
報告用"紀律渙散"定性特勤局的整體狀態,指出其存在"結構性失效"。
調查顯示,活動前72小時已有三份情報預警該地點存在狙擊風險,但均未升級至決策層。
更令人震驚的是,負責特朗普人身安全的"哈瓦那小組"未按規定檢查備用撤離路線,且醫療急救包中缺少處理槍傷的基本器械,這些細節暴露出特勤局在"9·11"事件后建立的多重防護機制已形同虛設。
時任局長金伯莉·奇特爾在事件十天后引咎辭職,但參議院認為追責遠未到位。
引發爭議的是,現場指揮安德魯·鄧恩少校在明知建筑物未清場的情況下仍批準特朗普登臺,卻僅受到"誡勉談話"處理。
更令人無法理解的是,事發后特勤局試圖通過"選擇性問責"平息輿論,僅對6名基層特工作出停職處罰,且無人被開除。
參議院掌握的內部郵件顯示,至少有23名中高層官員在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包括未按規定檢查狙擊觀測點的安全主管、篡改巡檢記錄的督查組長等。
這種"丟卒保帥"的處理方式,連特勤局前首席培訓官都在聽證會上承認:"這已不是紀律渙散,而是制度性包庇"。
這場震驚世界的刺殺事件,將美國安保系統的所有臉面都丟盡了。然而,其中暴露出的制度性缺陷,遠比個人失誤更加觸目驚心。
美國特勤局目前同時肩負保護政要和打擊金融犯罪雙重使命,其2024財年28億美元預算中,僅有19%用于人身保護。
報告披露,事發當天巴特勒集會的安保預算被削減了37%,原因是同期需要抽調力量調查加密貨幣詐騙案。這種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導致特朗普的安保團隊比2016年競選時減少了14名專業人員。
同期進行的機構重組造成指揮鏈混亂,現場安保需同時向地方警察、聯邦調查局和特勤局三個系統匯報。
這種碎片化管理直接導致槍手克魯克斯能攜帶AR-15步槍大搖大擺進入管制區,他使用的建筑入口本應設有金屬探測門,但設備因"電力故障"未被啟用。
現任局長肖恩·柯倫承諾的"57項改革"包括:建立統一通訊頻段、增加狙擊手探測系統、強制實施"雙人崗"制度等。
但真正挑戰在于改變特勤局延續多年的陋習,調查人員發現,該局在2016年至2024年間收到過17次關于大型集會安保漏洞的內部警告,但所有整改建議都被束之高閣。
這種官僚主義的慣性,使得2024年槍擊事件與1963年肯尼迪遇刺案的調查報告竟出現驚人相似的結論措辭。
與此同時,各種陰謀論也開始甚囂塵上。
民主黨參議員質疑,特勤局在事后48小時內就銷毀了部分現場監控記錄,其解釋是"常規數據覆蓋周期",但技術專家證實該類系統通常保留數據90天。
更耐人尋味的是,槍手克魯克斯的筆記本電腦在FBI扣押期間遭遇"意外進水損毀",其社交媒體賬號也神秘消失。
當這些工作失誤同時出現,很難解釋這就是巧合,也難怪官方堅持認定這是"獨狼行動",但依然無法令人信服。
這份報告的價值或許不在于追責多少特工,而在于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
美國引以為豪的安保體系,正面臨形式主義、資源不足和問責缺失這三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對了,這份報告出臺的時間,正值“愛潑斯坦案”在美國霸榜熱搜之際。
馬斯克更是抓住機會,多次要求特朗普政府公布所有相關文件。
看來特朗普是想拿自己遇刺事件的調查報告,去轉移大眾的視線,以此來壓一壓“愛潑斯坦案”的熱度。
然而,相比于特朗普的大難不死,美國人民似乎更關心,究竟有多少名流權貴登上過蘿莉島。
看來這個熱搜,是徹底壓不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