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系列榜單中,年收入8117億的恒力集團,僅次于京東和阿里巴巴,連續三年碾壓華為穩坐中國民企前三的交椅。
而掌舵這艘巨艦的范紅衛,竟是靠三次“反常識豪賭”白手起家的紡織廠會計。
但最讓人瞠目的并非數字本身,而是締造者的身份:一位57歲的蘇州女性,大專會計專業出身,三十年前還在一家鄉鎮紡織廠撥算盤。
她的名字隨著一則短視頻火爆全網:恒力大廈頂樓直升機坪上,范紅衛跨入私人直升機艙門的畫面被瘋傳。
網友調侃“這才是真·飛天會計”,卻少有人知:那棟大廈屬于一家全產業鏈覆蓋煉油、石化、新能源的巨無霸,全球每三件高檔紡織品的原料,就有一件流經恒力的生產線。
更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女首富的私人消費清單上,全年開支不足十萬元。
1994年的蘇州盛澤鎮,27歲的范紅衛做出人生第一次賭博。她押上全部積蓄,再借債百萬,湊足369萬元買下瀕臨倒閉的吳江化纖織造廠。親戚們都說她瘋了:“鐵飯碗不要,跟個小學文化的絲販子折騰?”
她接手時工廠只剩空廠房和生銹設備,工人跑光,債主堵門。范紅衛卻像發現寶藏:她連夜制定計件工資制,借錢補發欠薪;丈夫陳建華直奔浙江,引進80臺先進織機。短短一年,這家“僵尸廠”竟盈利千萬。
更大的賭局在1997年上演。亞洲金融風暴席卷而來,蘇州紡織廠成片倒閉。當同行甩賣設備求生時,范紅衛夫婦傾盡家底橫掃二手市場。倉庫堆滿低價收購的德國巴馬格紡機時,連搬運工都搖頭:“這夫妻倆等著破產吧!”
風暴過后,真相揭曉:恒力憑借十倍于同行的產能,一舉吃下復蘇市場的最大蛋糕。那些“廢鐵”設備,成了他們登頂蘇州紡織龍頭的通天梯。
2002年,恒力車間里發生的一幕刺痛了范紅衛。技術員舉著進口PTA原料桶抱怨:“日本人又漲價了,咱們的利潤全喂給他們!”當時中國70%化纖原料依賴進口,價格任人拿捏。
“命脈不能攥在別人手里!”范紅衛在董事會上拍板。22億押注熔體直紡項目,相當于當時恒力兩年利潤。反對聲四起:“做布料挺好,碰化工是找死!”
她帶團隊扎進德國工廠三個月,死磕設備參數;回國后又蹲守建設工地。2005年生產線投產時,成本比進口料低40%。日本供應商主動降價求和,中國紡織業終于喘了口氣。
更大的轉折在2010年。大連長興島全球最大PTA項目招標,國際巨頭虎視眈眈。范紅衛直接搬出全產業鏈方案:“從石油到布料,恒力自己閉環!”
評審專家被震撼:一家民企竟敢挑戰石化霸權?中標書送達那晚,她在辦公室哭到天亮。
走進恒力大連產業園,會顛覆你對化工的認知:20萬噸原油每日在此變身細如發絲的滌綸,工業廢水回用率達98%,連廢渣都制成環保磚。
這正是范紅衛的終極王牌,全產業鏈掌控力。
當同行還在比拼布料價格時,恒力已打通“原油—PX—PTA—聚酯—化纖—紡織”的完整鏈條。2024年與沙特阿美簽下原油協議時,對方代表驚嘆:“你們采購量抵得上一個小國!”
更犀利的布局在新材料戰場。南通基地里,厚度僅0.01毫米的鋰電池隔膜正源源下線。這種曾被日本旭化成壟斷的材料,被恒力以三分之一價格推向市場,直接拉低新能源汽車成本20%。
在恒力老員工口中,范紅衛有個外號“三不老板”:不賒賬、不抵押、不欠薪。這七個字背后,藏著首富最樸素的生存智慧。
九十年代紡織業盛行“先發貨后收款”,三角債拖垮無數企業。范紅衛咬死規矩:付20%定金才投產。客戶罵她死腦筋,結果金融危機爆發,恒力手握現金安穩過冬。
2008年同行瘋狂抵押貸款擴產,她卻堅持“賺一元花八角”,用利潤滾動投入。當泡沫破裂時,恒力成為少數無壞賬的企業。
最動人的故事在1997年寒冬。許多工廠停發工資,范紅衛卻借錢準時支付薪水。老技工王師傅回憶:“那年春節提著恒力發的年貨回家,我就認準了這個老板。”如今他帶出的五十個徒弟,全是車間骨干。
2024年,恒力宣布投入150億元建設光伏制氫項目,計劃2025年清潔能源占比超40%。外界這才看懂范紅衛的新賭局,讓化石能源巨頭變身新能源先鋒。
在宿遷新材料基地,玉米淀粉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堆成小山;大連煉化廠屋頂鋪滿光伏板;甚至工業廢氣都被捕集制成食品級干冰。
這些項目短期難盈利,范紅衛卻在內部會上算大賬:“環保是未來三十年的船票,不上船就沉沒!”
她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特殊地圖:西到新疆煤化工基地,東至長興島煉化園,南抵惠州新材料工廠。每條產業鏈末端都延伸出綠色箭頭,指向風電、氫能、光伏。
2025年初,當恒力營收數據公布時,范紅衛正在大連車間檢查新投產的鋰電池隔膜生產線。現場沒人歡呼,只有機器低鳴。她彎腰拾起一段膜片對總工說:“厚度合格,但柔韌度還要提升。”
回望三十年前那個借債百萬買廠的深夜,如今的萬億帝國似乎早已注定。但范紅衛最珍視的紀念品,仍是1994年工廠扭虧時買的一把紅木算盤。
它安靜躺在恒力展館最角落的櫥窗里,背后刻著兩行小字:賭大勢不賭運氣,算大賬不算小利。
直升機再次升空時,舷窗下的恒力產業園正與渤海灣的碧波交相輝映。那片曾被視作“污染源頭”的石化基地,如今白鷺成群,中國制造的升級之路,從來不在風口上,而在車間的地平線中延伸。
參考資料:《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全國工商聯2024年10月1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