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星 野
編 輯丨美 圻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2025年暑期檔已經過半,電影市場目前尚未被一部頭部影片引爆,檔期總票房剛剛邁過30億門檻。劇集市場的表現又如何?從大盤規模來看,7月以來,云合有效播放單日估值一直在2億左右徘徊,仍未體現出暑期檔應有的熱度。要知道去年此時,劇集大盤的水位已經漲到了2.5億以上。
盡管如此,在愛優騰芒的輪番上新之下,今年的暑期檔依然呈現出了好戲連臺、多元競放的格局。過去的暑期檔,劇集市場往往需要《慶余年》《長相思》等頭部大劇帶領大盤“起飛”,今年“頭號種子”的缺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相比往年的古偶扎堆,IP為王,今年暑期檔我們看到了行業向現實主義的集體轉向,從《以法之名》的熱播,到《正當防衛》《掃毒風暴》《利劍·玫瑰》的接連上線,以司法、刑偵為核心舞臺,通過真實案件改編、專業細節還原與復雜人性呈現,在刑偵政法題材垂直化上接力邁進,不僅實現司法系統的全景式解剖,更勾勒出行業從“娛樂化敘事”向“專業主義與社會議題共振”的轉型軌跡。
不僅如此,我們還看到了古裝劇突破傳統框架,進行類型融合、自我解構的勇敢嘗試,無論是以“穿書+無限流”的創新設定打破古偶套路的《書卷一夢》,以硬核仵作職業劇為骨,中式恐怖美學為皮,權謀復仇為血脈的《朝雪錄》,還是在延續女性成長與商戰主線,深化演繹家國權謀的《錦繡芳華》,都能看出行業對于“古裝+X”復合類型、審美差異化的共同探索。
刑偵題材無縫接力
長視頻平臺差異化共榮
對于喜歡刑偵、政法題材的觀眾而言,今年的暑期檔無疑是一場硬菜不斷的盛宴。《以法之名》剛剛完結,《正當防衛》《掃毒風暴》兩部大劇就已經接踵而至,7月下旬還有一部《利劍·玫瑰》無縫接檔。從檢察偵查、法律條款實踐、緝毒到打拐行動,四部大劇以職業化聚焦,替代傳統刑偵劇的泛化敘事,顯示出平臺在這一賽道不約而同的細化深耕。
對于長視頻平臺而言,也顯示出從同質化競爭到差異化共榮的內容策略。優酷借《以法之名》打響了白夜劇場“守正系列三部曲”,愛奇藝憑《正當防衛》激活迷霧劇場品牌,騰訊視頻則以《掃毒風暴》喚回了《掃黑風暴》打下的警匪劇“基本盤”。《利劍·玫瑰》首次嘗試央視+視頻平臺聯播,開創主旋律劇“全域覆蓋”模式。
四部大劇的連番上線,不僅有助于維持刑偵題材的熱度始終高漲,不斷激發觀眾的追劇熱情,每部劇集也可以吸引各自圈層的受眾,分得屬于自己的那塊市場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四部劇集雖然在題材上各有側重,但都以真實案件、專業主義為創作基底。創作團隊都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和專業咨詢。比如,《以法之名》團隊走訪了四省十幾城的檢察院,采訪超百位檢察官,《掃毒風暴》以1995年震驚全國的“12.36噸冰毒案”為原型;《正當防衛》的靈感來源自真實案例,在最高檢相關業務廳與最高檢影視中心指導下經過多輪打磨;《利劍·玫瑰》編劇團隊在派出所檔案室研究打拐卷宗……
正是因為敢于直面真實案件中的爭議焦點,現實中伸張正義的復雜曲折,正因為細節邏輯經得起推敲審視,這些劇集才能在觀眾中引發熱烈的回響。很多觀眾表示“《以法之名》太敢拍了”,感嘆“在走向正義過程中無奈才是常態”。通過《正當防衛》,不少觀眾學到了“判定正當防衛的時間只有7秒”這樣關鍵時刻能救命的“冷知識”,而《掃毒風暴》中“時代浪潮翻涌下加速前進的生命車輪”更是讓無數觀眾唏噓不已。
不僅如此,這四部劇將司法案件轉化為解剖社會矛盾的棱鏡,實現類型敘事與公共議題的深度綁定。《以法之名》通過“萬海案”企業家被誣陷破產、律師張文菁被栽贓為黑惡成員的遭遇,揭示“一個錯案摧毀幾代人”的司法系統性風險,呼應民眾對司法公正的焦慮;《正當防衛》中李沐風當庭質問:“阻止不法侵害為何算沖突?”直指昆山龍哥反殺案、淶源反殺案等引發的法律滯后爭議;《掃毒風暴》則借毒梟盧少驊從走私商墮落的軌跡,叩問經濟轉型期個體在利益誘惑下的道德潰堤。
這些作品讓懸疑敘事成為社會情緒的泄洪口——觀眾在追兇過程中,同步完成對司法公正、法律倫理、基層治理等議題的公共思考。
雖然今年暑期檔很難跑出又一部《狂飆》,但以專業、細分為準繩的“刑偵劇矩陣”,卻為這一賽道開拓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通過編織一張更細密的內容之網,網羅到更多樣的受眾人群。
暑期檔沒了“頭號種子”
古裝劇如何求新求變?
往年暑期檔,古裝劇都是撐起劇集市場大盤的主力類型——2022年的《夢華錄》《星漢燦爛》《蒼蘭訣》,2023年的《長相思》《長風渡》《蓮花樓》,2024年的《墨雨云間》《慶余年2》《長相思2》。今年暑期檔,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市場上再也沒有“一眼鑒爆”的頭部種子,也沒有自帶底盤的強勢IP、二搭CP,古裝劇也集體走到了“不得不變”的十字路口。
2024年,古裝劇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降溫,云合熱播期集均播放量超2000萬的作品,從上一年的23部下降到去年的15部。行業求新求變的焦慮心態,在這個暑期檔的古裝劇排播中顯露無遺。
最明顯的一個趨勢,是對于類型套路的主動解構,通過打破觀眾預期,精準挑動觀眾情緒,以“反類型”完成和觀眾的隔空擊掌。以《書卷一夢》為例,它打破了傳統古裝劇的敘事模式。融合了穿越、無限流和"紙片人覺醒"的設定,讓現代演員穿進劇本世界反抗命運,通過解構敘事、角色覺醒和諷刺現實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尤其引爆觀眾共鳴的,是《書卷一夢》對古偶濫俗名場面的“暴力玩梗”——大婚“三角轉圈捅刀”配陰間BGM《囍》,被吐槽“愛的魔力轉圈捅”;“英雄救美”變成男主落水反被女主嫌棄:“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耍帥!”作為一部古裝劇,《書卷一夢》刀口向內,以吐槽短視頻的大膽犀利,當了一回爛劇受害者們的“嘴替”。
相比之下,《朝雪錄》則在類型融合之路上向前邁出了一步。這部劇突破傳統古裝探案模式,將宋代法醫典籍《洗冤錄》的驗尸技法與東方志怪元素(如符咒秘術、靈異歌謠)深度融合。在“無頭新娘案”中,血嫁衣、戲臺冤魂等中式恐怖意象,與嚴謹的尸骨檢驗流程,形成了讓觀眾耳目一新、欲罷不能的反差張力。
在古裝懸疑劇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下,《朝雪錄》以“硬核法醫+中式恐怖”區別于《御賜小仵作》,同時汲取《唐朝詭事錄》的詭譎敘事精髓,激活了仵作探案賽道新可能。
相比之下,《國色芳華》的續集《錦繡芳華》雖然在收視表現上不如上一部,卻以集均10.5廣,刷新了全平臺招商紀錄。這樣的成績,主要源于《錦繡芳華》的題材升級,進一步拓寬了招商場景。劇情從首部的"商戰自救"升級為"實業救國+權謀斗爭",新增醫藥館創業、非遺技藝(茶百戲、白族扎染)等情節,為食品飲料、醫藥保健、文旅品牌提供自然植入場景。
《錦繡芳華》優異的招商成績,也說明長視頻平臺不再以播放量為唯一追求,而是更看重“內容—商業”聯動帶來的綜合收益。不久之前騰訊視頻力推的《長安的荔枝》同樣如此,雖然收視表現未能打破“馬伯庸魔咒”,但超過30家的品牌投放依然令平臺盆滿缽滿。
暑期檔下半場
平臺手中還有哪些底牌?
暑期檔已經過半,愛優騰芒的底牌也都已經打出了多張,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幾大平臺的表現不分伯仲,并沒有哪家跑出了一騎絕塵的氣勢。在暑期檔下半場中,每家平臺手中又有哪些好牌,有哪些全新的題材類型值得我們期待,為這個暑期檔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們來盤點展望一下。
熱門男頻IP《凡人修仙傳》無疑是最有“劇王”潛力的一部。早在5月份,這部劇在優酷的站內預約量就突破了200萬。對于優酷而言,《凡人修仙傳》可謂是一枚“男頻試金石”,如果成功將會推動《大道朝天》等同類IP的開發,對于男頻劇賽道也將是一針強心劑。
觀眾之所以對《凡人修仙傳》寄予厚望,不僅是因為龐大的IP受眾基數,也因為其特效表現被認為是國產仙俠影視的頂尖水準。將有望顛覆過去男頻題材“劇不如動漫”的痛點,從而一舉洗刷男頻劇多年來的觀眾口碑。
古裝劇《定風波》有望接檔《朝雪錄》,在7月底于愛奇藝上線,雖然聲量并非暑期檔最高,卻有可能憑借暗黑美學、高密度反轉及“美強慘”人設,成為暑期檔的一匹小黑馬。從敘事創新上來看,這部劇打破了傳統的“孤膽英雄”套路,采用團隊協作探案模式,巧妙融合了朝堂權謀與江湖俠義。對于翹首期待《唐朝詭事錄3》的觀眾,《定風波》有可能會成為完美的“代餐”。
在豆瓣收視率研究中心小組,騰訊視頻的暑期檔排播中《梟起青壤》是期待值最高的一部。這部劇融合了都市、懸疑、志怪、奇幻等元素,構建了"地上人、地下梟"的世界觀。這種結合《山海經》神話的現代志怪題材在國產劇中很少見,兼具神秘感與現代感。
這樣的現代奇幻需要高投入的特效制作來支撐,《梟起青壤》的頂級制作班底無疑是質量的保證。不僅如此,尾魚小說的原著也有著龐大的讀者基數,如果能完美還原書中的場景,應該會吸引不少原著粉來追劇。
總之,我們希望今年的暑期檔不再只是少數頭部劇的天下,而是在各種題材賽道都能跑出更多“黑馬”,帶給觀眾更多前所未見的驚喜之作。
本文為文娛價值官原創作品。
郵箱:meiqi402@163.com
歡迎關注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