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美媒丟出那張衛星圖,這場發生在中東的導彈襲擊,可能還會被美國政府繼續壓著不讓說。但現在,五角大樓終于承認:美軍在中東的最大軍事基地——烏代德空軍基地,確實被伊朗導彈擊中,連造價1500萬美元的大型通信雷達罩都被炸沒了。
這一幕,和當初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洋洋得意地說“伊朗態度友好”“我們提前協調過襲擊時間”的場景,形成了極大反差。原本被渲染成一次“可控沖突”甚至“默契表演”的軍事事件,最終被實錘成了伊朗一次精準的復仇行動。
事情還得從6月23日說起。當時伊朗武裝部隊高調宣布,對美軍駐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伊朗方面表示,這是對美軍此前空襲其核設施的強烈回應。而且有意思的是,伊朗方面甚至精確對等——你扔我幾個炸彈,我就發你幾發導彈,禮尚往來。
一開始,美國方面極力淡化這起事件。五角大樓、卡塔爾防務部口徑統一,說“導彈全部被愛國者系統攔截了”,“只有一發落在空地,沒有損失”,想盡辦法把傷害控制到“零”。而特朗普更是蹭著這股子風,跑到社交媒體上發文“邀功”,暗示自己早就跟伊朗溝通好了,整個襲擊仿佛就是一出政治劇。
然而,這一切都在7月11日破功。美國媒體曝光了衛星圖像,顯示烏代德基地的MET通信雷達罩被炸得面目全非。而這個系統,可不是普通裝備,它負責將美國中央司令部所轄區域的軍隊,連接至全球軍事指揮系統,重要程度堪比“中樞神經”。
美媒一爆圖,五角大樓立馬慌了,連夜召開記者會承認損失,表示“確實有裝備損壞,但無人員傷亡”。這下好,特朗普之前說的“提前協調”“無損失”,統統被打臉,面子一地雞毛。
但更關鍵的是,美國軍方這次的“認錯”,看似低頭,其實是精打細算的策略性選擇。為什么?
第一,這事已經瞞不住了。在衛星影像、獨立調查機構的圍觀下,如果再裝死,那就是對美國軍方信譽的二次傷害。干脆承認一點,控制節奏,還能搶回輿論主動權。
第二,公布基地受損,可以為“增加軍費”鋪路。美軍眼下的海外部署成本高漲,特別是在中東,一旦有“安全漏洞”,國防部就能名正言順地跑去國會說:“你看,敵人已經打到門口了,再不多撥預算怎么保命?”從這個角度講,這波“吃虧”,未必不是一門生意。
第三,也是最諷刺的地方——這次伊朗打得準、打得狠、打得美軍不敢吭聲,反而增強了伊朗的地區威懾力。而特朗普的“表演”,不僅沒有塑造出他想要的強人形象,反倒被揭成了一個不敢認慫、但更怕丟臉的典型政客。
更別提這事背后還有更大的地緣信號。伊朗敢正面反擊美軍大本營,說明美國在中東的“不可觸碰神話”正在崩塌。從伊拉克到敘利亞、再到現在的卡塔爾,美軍這些年來被襲擊的頻次越來越多,能還手的次數卻越來越少。
特朗普當然不想承認這一點。他希望塑造出“所有敵人都聽他話”的幻象,可惜現實沒給他機會。真正的強者,是能扛得住對手進攻的底氣,不是靠“提前協商”做出來的面子工程。
最后總結一句話: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當衛星圖片成了最硬核的“打臉證據”,連五角大樓都撐不住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看清,那些所謂“強硬領導人”的虛張聲勢,往往遮不住真正的戰略困境。
而這一次,被扒了“底褲”的,不只是特朗普,還有那個曾經戰無不勝的美軍光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