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南方周末》結合足壇假賭黑案件的判決書,談到了包括朱宏興在內的多人運作假球一事,并采訪到了業內人士進行解讀。
關于朱宏興等人的判決書多次提及涉案球員操控比賽的隱蔽手法:前鋒消極進攻,守門員假裝撲球,其他球員則刻意減少有效進攻,共同放水。
一位擁有教練員等級證書,曾從事青少年足球培訓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足球比賽瞬息萬變,造假難以辨別。例如,后衛故意慢半步、沒卡住位置導致對方進球,事后完全可以解釋為對方速度太快。因此,即便業內人士也難以判斷是否為假球,除非有球員明顯往自家球門踢球。
上述人士表示,他反復觀看過江蘇蘇寧門將顧超被通報踢假球的比賽。“那場比賽中,顧超實際撲出了對方多個好球,而且被進的那個球我看不出是放水。”在他看來,這正是賭球假球反腐的難點所在,除非“拔出蘿卜帶出泥”,由隊員自己承認。
另一種被查處的方式,是辦案機關調出隊員之間通信往來,發現他們使用特殊暗號:如帶著繃帶進場,拆下即表示要放球,場外觀看直播的人看到暗號就明白。
裁判作假同樣難以界定。國內一位二級裁判員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有經驗的裁判在接受幫助某隊獲勝的任務時,會在關鍵判罰上偏向該隊,但在不重要的判罰上偏向對方,“這樣看起來整場比賽很公正,增加了查處難度。”
據這位裁判在圈內了解,最終判定裁判收錢引導比賽走向,通常是在被抓后由當事人自己供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