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烏克蘭國防情報局的情報,截至2025年7月初,俄羅斯已儲備約300枚短程彈道導彈,其中包括250多枚國產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以及其朝鮮援助的同款——KN-23導彈,這凸顯出俄羅斯與朝鮮之間軍事技術合作的不斷深化。
KN-23導彈在設計和性能上與“伊斯坎德爾-M”單元極為相似,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持久戰中,已成為俄羅斯政府獲取彈道彈藥的額外來源。為支持這些系統的潛在使用,俄羅斯在與烏克蘭接壤的邊境部署了60多個能夠發射“伊斯坎德爾”級導彈的機動發射裝置。這些系統能夠對烏克蘭領土深處的軍事和民用目標實施高精度打擊,構成了持續威脅。
回溯至2025年5月,烏克蘭國防情報局曾估計,俄羅斯用于這些戰術彈道導彈系統的彈道導彈庫存約為580枚。而7月更新的數據表明,自那時起,可能已有大量導彈被使用或轉移,但當前的總量仍反映出其擁有相當規模的軍火庫。
對KN-23導彈的依賴日益加深,也暴露出俄羅斯國內生產能力有限,以及外國供應商(尤其是朝鮮等受制裁國家)在維持其導彈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盡管面臨制裁和出口管制,俄羅斯仍設法擴大了與朝鮮的合作,其中包括高端打擊武器的交付或特許生產。
與此同時,烏克蘭國防情報局證實,俄羅斯已提高了導彈月產量。與2024年每月約生產40枚彈道導彈相比,目前的產量已增至每月60枚。這一增產表明,俄羅斯正大力投資補充其導彈庫存,以維持遠程打擊行動。
這種不斷變化的導彈使用和生產情況凸顯出烏克蘭及其合作伙伴迫切需要加強防空系統、提升早期預警能力并采取戰略反制措施。國內生產與外國進口相結合,可能使俄羅斯能夠保持穩定的彈道攻擊節奏,持續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防線和民眾安全構成挑戰。
正如我們此前報道的那樣,烏克蘭國防部國防情報局已發布了關于31艘額外船只的新情報,這些船只屬于俄羅斯和伊朗運營的所謂“影子艦隊”——這些船只在幫助這朝鮮和俄羅斯兩個受國際制裁的國家規避技術出口限制、從能源燃料出口中獲利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