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烏克蘭國防情報局對新聞網站《LIGA》的回應,截至2025年7月初,俄羅斯已儲備了約300枚短程彈道導彈,其中包括國產的“伊斯坎德爾-M”以及朝鮮的KN-23。
伊斯坎德爾-M
具體而言,俄羅斯目前擁有超過250枚“伊斯坎德爾-M”和50枚KN-23短程彈道導彈,這反映出莫斯科與平壤之間日益深化的軍事技術合作。朝鮮的KN-23在設計理念與作戰(zhàn)性能上與“伊斯坎德爾-M”極為相似,已經成為俄羅斯在對烏戰(zhàn)爭中的重要彈道導彈補充來源。
KN-23
為支撐這些導彈系統(tǒng)的作戰(zhàn)運用,俄羅斯已經在與烏克蘭接壤的邊境地區(qū)部署了超過60輛能夠發(fā)射“伊斯坎德爾”系列(包含“伊斯坎德爾-M”和“伊斯坎德爾-K”)導彈的機動發(fā)射車。這些系統(tǒng)具備對烏克蘭境內軍事和民用目標實施高精度打擊的能力,構成持續(xù)性威脅。
早在2025年5月,烏克蘭國防情報局曾估算,俄羅斯此類戰(zhàn)術導彈的庫存約為580枚。而7月的最新數據表明,自那時起可能已經有大量導彈被使用或者轉移,但現有總量仍反映出俄羅斯保有相當可觀的彈藥儲備。
俄羅斯對KN-23導彈的依賴,揭示出國內導彈生產能力有限,以及對外國供應商(尤其朝鮮這種受到制裁的國家)在維持導彈能力方面日益重要的作用。雖然面臨國際制裁和出口管制,俄羅斯仍然設法擴大與朝鮮的合作,包括交付或授權生產高端打擊武器。
與此同時,烏克蘭國防情報局證實,俄羅斯的彈道導彈月產量已在上升。與2024年每月生產40枚相比,目前的產能已提升至每月60枚。這種增產態(tài)勢表明,俄羅斯正在投入大量資源補充導彈庫存,維持遠程打擊能力。
俄羅斯導彈力量的演變,凸顯了烏克蘭及其合作伙伴加強防空系統(tǒng)、提升早期預警能力并采取戰(zhàn)略反制措施的緊迫性。俄羅斯通過國內生產與外國進口相結合的方式,維持彈道導彈攻擊的穩(wěn)定節(jié)奏,繼續(xù)對烏克蘭軍用設施和基礎設施構成長期挑戰(zh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