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烏克蘭在俄烏戰場當中一直都處于劣勢,但是他們卻總能給給人整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活兒。
繼卡車運輸無人機對俄軍實施轟炸之后,烏軍這次的“無人部隊”又立下了了大功。
7月9日,在沒有任何一名烏軍士兵參與的情況之下,烏克蘭僅僅憑借無人作戰系統,就成功的俘虜了一伙俄軍士兵。
這種情況哪怕是放在現代戰爭當中也是獨一份的,看來普京也是時候要在高科技領域花些心思了。
無人系統俘虜俄軍
就在特朗普、普京以及澤連斯基這些高層博弈的時候,俄烏戰場上也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7月9日,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在社交軟件“電報”上發布了最新消息:他們在哈爾科夫地區僅僅使用無人機以及自殺式地面作戰平臺,就俘虜了一批投降的俄軍。
這也是歷史上首次人類士兵在純粹機器人發起的攻擊當中投降。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魔幻,這種只會發生在電影片段當中的情況,如今竟然真正的發生在了真正的戰場當中。
據烏軍前線部隊稱,他們當時和俄軍已經在哈爾科夫地區僵持了很長的時間,在此之前他們曾經派人對俄軍陣地發起了2次沖鋒,但是均以失敗告終。
正是因為這樣,烏軍的指揮官才決定派出無人裝備進行嘗試。
這支完全由機器人組成的部隊在登場之后部署了裝載炸藥的地面車輛,之后他們通過控制這些卡車去轟炸俄軍的陣地和掩體。
在無人系統的強大火力之下,俄軍的陣地被迅速的摧毀和突破,隨后烏軍的地面機器人系統開始搜索并打擊存活下來的俄軍士兵。
一臺地面機器人系統在一個被爆炸炸塌的庇護所下方發現了許多名幸存的俄軍士兵。
這些士兵在見識到無人機器的威力之后也生不出抵抗的心理,為了避免即將發生的爆炸,他們向這臺機器人進行了投降。
隨后在沒有一名人類士兵的干預之下,烏軍僅僅依靠著多架無人機以及地面無人作戰系統,就成功的將這些俄軍士兵押送到了戰俘營。
不得不說,這次烏軍成功的作戰再次刷新了全世界的認知,他們的行動也標志著無人裝備在戰爭當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如今烏克蘭士兵吃緊的情況所有人都明白,但是如果他們能夠用這種方式和俄軍進行作戰,不僅能夠解決他們兵源不足的問題,還能夠很好的減少傷亡。
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烏克蘭也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
普京的“技術大考”
自從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軍的絕大多數軍事裝備,這些寶貴的遺產也讓他們擁有了非常強大的軍事實力。
一直以來,俄軍使用的武器大多都是非常老舊的型號,他們的武器裝備更是以“皮實和耐用”著稱。
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俄軍在一些尖端領域完成突破,這也導致了他們一直都在吃自己的“老本”。
要知道“老本”總有吃完或者淘汰的那天,如果俄軍不能盡快的重視起科技研發,那么他們很快就會被許多國家趕超。
不過,俄羅斯科研領域無法實現突破,其實也不能完全怪他們自己。
西方國家對于俄羅斯不遺余力的封鎖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不管是相關技術還是一些關鍵的零部件俄羅斯都無法成功獲得。
在高端的科技領域,俄羅斯也是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沒有國家愿意和他們進行國際交流,僅僅依靠本國科學家“閉門造車”效果一定不會太好。
其實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普京就已經下令國內的科研場所開始研究無人機相關技術。
但是因為無法獲得關鍵的零部件,他們的這條道路走的也是非常緩慢,直到俄烏兩國開戰的時候,俄軍的無人機本土化也僅僅只有20%。
除了技術方面遭遇瓶頸之外,俄軍對于無人機這些先進裝備的使用也是非常的“原始”。
他們曾經將木叉裝在他們的無人機上改裝成“木叉無人機”,而這種無人機的作戰方式竟然是利用這個木叉去破壞烏克蘭無人機的螺旋槳,這種作戰方式實在是令人有些一言難盡。
如果普京不在這方面多下下功夫,順利的通過這次“技術大考”,那么他們甚至可以會遭遇烏軍的“逆風翻盤”。
無人部隊顯威
其實這次發生在哈爾科夫的戰斗并非是烏軍第一次使用全無人裝備作戰了,他們先前曾經派出過一只機器人部隊以零傷亡的代價殲滅過俄軍小隊。
顯然烏軍很明白他們和俄軍硬碰硬是沒有勝算的,所以他們才不斷的去改善他們的戰術戰法。
不管是反攻庫爾斯克州、使用卡車運輸無人機發起空襲還是這次的無人作戰平臺俘虜俄軍,他們總是能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盡管烏克蘭方面在高科技領域也不比俄羅斯強上多少,但是他們擁有著西方國家源源不斷的援助。
經過這些年戰爭的洗禮,烏軍儼然已經成為了在無人裝備作戰領域經驗最豐富的部隊了。
他們不僅嘗試將防空導彈裝到無人艦艇上,甚至還打算在無人機上安裝霰彈槍以及榴彈發射器等輕型武器。
這種用于創新的精神是俄軍目前所不具備的,所以他們才能夠屢屢給俄羅斯造成不小的麻煩。
或許有人會認為,兩國國家的戰爭到頭來比拼的還是雙方的硬實力,烏軍的這些小聰明并不足以改變局勢。
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1916年,英國人研制出了號稱坦克鼻祖的“馬克Ⅰ型坦克”,這種坦克在8月份的時候開始服役。
同年9月15日,德國士兵在索姆河畔的戰場上等待的英法兩國發動進攻。
然而遠方出現的18臺“鋼鐵巨獸”直接刷新了他們的認知,他們的子彈和炮火打在坦克身上不疼不癢,完全無法造成傷害。
僅僅在這18臺坦克的配合之下,英國人只花費了5個小時的時間就在正面戰場推進了5公里的距離。
以往他們想要獲得這個戰果最少都要犧牲幾萬名士兵,即便這18臺坦克在一天當中損壞了10輛,但是他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
后來隨著坦克技術的日漸成熟,這種武器也逐漸發展成了如今的“陸戰之王”。
其實,烏軍無人部隊取得的戰果很可能不亞于坦克首次出現在戰場上的震撼。
隨著無人技術的成熟,之后的戰爭很可能會演變成機器人和機器人之間的戰斗。
無人裝備不知道疼也不知道累,除此之外它們還悍不畏死,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戰場當中的“大殺器”。
所幸我國部隊早就已經開始研發并且裝配無人設備了,我們的裝備也是多次出現在了演習當中。
盡管烏克蘭在無人裝備領域的研發以及生產經驗還無法和我們相比,但是他們寶貴的實戰經驗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