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正式入伏,今年伏期卻成近十年罕見“精簡版”。初伏到末伏各10天,8月19日就出伏,總共30天比往年少10天。可別覺得天數少就松口氣,眼下北方多地早熱得冒火——哈爾濱都蹦到36℃。
國家氣候中心說,全國平均氣溫比往年高0.
5℃到1.5℃,極端高溫要破紀錄。這種“精簡版”三伏天,2001年到2025年里也就占20%,著實少見。
對咱種地的來說,天數少不代表威脅小,高溫集中更得繃緊弦。
先說北方的玉米地,眼下正是拔節孕穗期,最怕“卡脖旱”。大日頭底下曬著,土壤水分蒸發快,葉子打蔫就得趕緊澆水。
但別中午澆,地溫高容易傷根,早晚涼快時澆最合適。
山東、河北的大棚蔬菜戶注意了,高溫高濕容易滋生病蟲害。白天得把棚膜掀開通風,晚上適當蓋遮陽網,降降棚里的熱氣。
老輩人傳下的土辦法也管用,比如在地里鋪秸稈,能保墑還能降溫。長江中下游的老鄉別急,雖說三伏天咱這兒“涼快”,但8月下旬有臺風盯著。
稻田現在正抽穗,得提前清溝排水,免得臺風來了積水漚根。
山區種果樹的,高溫天要給果樹“打遮陽傘”,尤其是幼樹和掛果樹。
可別學城里人躲空調房,咱得趁早晚涼快,趕緊給果園鋤草松土。有人覺得伏期短,往年的經驗能照搬,這想法可要不得。
今年高溫來得早、勢頭猛,玉米灌漿期撞上熱浪,得格外留意。
我個人覺得,還是得多看天氣預報,把農時跟著天氣調。比如河北種玉米的老張,上周趁陰天澆了水,苗子現在長得挺精神。
這就說明,科學看天種地,比老經驗更能抗住極端天。但也不是說老辦法不管用,像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蟲,該用還得用。關鍵是把土辦法和科學法子結合起來,雙保險才更穩當。
眼下最要緊的,是趁著伏天還沒到,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北方灌區的老鄉,趕緊檢查灌溉設備,別等旱了抓瞎。
南方種大棚的,把壓膜繩再加固加固,防著臺風掀了棚。果園里該搭的遮陽棚、該拉的防曬網,這兩天就張羅起來。還有家里養牲口的,圈舍得通風降溫,水槽里別斷了清涼水。
可能有人犯難:這么多事兒,從哪兒開始干?
很簡單,先把地里的作物過一遍,哪兒弱哪兒先護著。拿不準的,就問村里的農技員,或者咱網易號每天都有詳細支招。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天氣越反常,咱越得沉住氣。
早準備一天,莊稼就少遭一天罪,到秋收才能多收幾擔糧。記住了:種地沒有巧,全靠看天早。
咱多留點心,收成錯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