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訴你,中國有一片沙漠正在一點點“消失”,你會信嗎?它面積比臺灣還大,曾經風沙肆虐、寸草不生,如今卻只剩20%還在流動狀態。
這個地方叫毛烏素沙漠,而它的逆轉,不只是生態奇跡,更是人類與沙漠對決的范本。
曾經的“黃沙之海”
毛烏素沙漠,曾經是中國北方最著名的風沙源之一,位于陜西、內蒙古交界,總面積超過4.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北京市,或者1.2個臺灣島那么大。
在20世紀中期,這里幾乎是一片“黃沙之海”。風一吹,沙丘像海浪一樣起伏,沙塵暴常常席卷整個晉陜蒙地區。榆林、定邊、神木這些城市,過去每年有超過130天遭遇揚沙天氣。
更嚴重的是,毛烏素與騰格里沙漠、庫布其沙漠等構成“沙源帶”,一路向南,沙塵甚至能飄到北京、天津、濟南這些大城市。
而它的擴張并不是自然現象那么簡單。毛烏素的沙化早在唐代就已出現,明清時期開始定型,真正惡化是在20世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量墾荒、過度放牧、砍伐林木,讓原本半干旱的草地迅速退化成流動沙地。
再加上地勢高亢、降水稀少,形成了“風起即沙、沙起成災”的惡性循環。毛烏素,在20世紀的中國,幾乎成了“生態崩塌”的代名詞。
一場歷時40多年的“綠色反攻戰”
真正的大規模轉折,發生在1970年代末。
那時中國啟動了“三北防護林”工程,毛烏素被列為重點治理區域之一。而實際上,榆林地區早在1959年就已開始局部試點治理。
最早的辦法是用麥草方格壓制流沙,再在里面種下沙柳、檸條、沙棘等適應性強的植物。很多人不知道,那一代人是用鎬頭一點點挖坑、用水桶一桶桶澆水,把樹種在沙子里的。
到了90年代,國家級生態移民政策出臺,把最靠近沙漠邊緣的牧民遷出,沙區被圈養、封育,甚至嘗試“人工降雨”補水。
進入21世紀,治理速度加快,特別是2007年后,隨著“退耕還林”“草原禁牧”等政策全面實施,沙化面積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減。
而最新的嘗試,是2025年試點的竹簍固沙技術——用廢棄竹材編織網格覆蓋沙丘,固廢利用率高達90%,成本比傳統草方格降低40%。
根據中國科學院的數據,截至2024年,毛烏素沙漠已有80%的區域實現“固沙”和“綠化”,剩下仍在流動的沙丘不到20%。你今天走進這片曾經的“死亡地帶”,看到的可能是檸條林、蘋果園、甚至成片的光伏電站和風力發電塔。
而這些綠色背后,不只有國家工程,還有無數普通人的堅持。比如,榆林的殷玉珍,賣掉全家200多只羊,30年如一日治沙種樹累計7萬畝;比如補浪河女子民兵連,幾十位女青年堅守沙地40年,把14.7萬畝黃沙變成林場。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反攻戰”,打了整整半個世紀,靠的是政策、技術,更靠人。
衛星都看到了:NASA確認“地球變綠了”
毛烏素的變化,不只被中國人看見了,連NASA的衛星都拍下了證據。
2019年,美國NASA聯合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一項遙感研究顯示,過去20年,全球“變綠面積”中,有超過25%來自中國。而在中國的“綠化熱點”中,毛烏素沙地赫然在列。
NASA公布的Landsat衛星數據對比圖顯示,2000年時毛烏素沙丘密布,綠植覆蓋率不足30%;而到2020年,大片區域已變成“深綠色塊面”,綠化率超過70%。這不是簡單的“草地返青”,而是沙丘被徹底固定,生態系統開始重建。
NASA的報告還指出:中國是全球“人工綠化貢獻最大”的國家,超過印度、歐盟、美國總和。這份“地球變綠”的成績單,讓很多西方研究機構感到意外——在全球擔心沙漠化加劇、全球變暖之際,中國卻在逆勢“增綠”。
而在地面,截至2024年,榆陽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5.8%。曾經的“風沙之源”,正變成“綠洲之核”。
沙地變沃土,經濟也悄悄逆轉
綠色的意義,不只是好看。
在毛烏素沙化治理的同時,一場“生態經濟”也在同步推進。榆林成為西北重要的綠色農業基地,新增耕地超過160萬畝,用于包括蘋果在內的經濟作物種植。其中,沙地蘋果因糖度高、耐儲運,遠銷中東和東南亞市場。
檸條林不光固沙,還能養牛養羊,榆林檸條飼料已形成規模化產業鏈,成為當地畜牧業的重要支撐。有的地方用沙柳發展中藥材,有的地方搞“沙地光伏”,不占耕地還能發電,形成“生態+能源”復合利用。
更有趣的是,這些生態成果還被“打包”成碳匯點位,在碳交易市場上售賣。比如2021年,小紀汗林場碳票交易創收14.4萬元。
過去的毛烏素是“國家負擔”,現在卻成了“綠色資產”。這不只是“沙漠消失”,而是生態價值的重估,是一場從土地到產業、從生態到經濟的翻身仗。
寫在最后
毛烏素的逆轉,不是奇跡,而是數百萬人的耐心與堅持換來的結果。
沙漠不是天生注定的,它也可以被重寫、被治愈、被重建。
毛烏素的“消失”,是一場階段性的勝利,不是終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