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女生因與國外游戲主播“關系不當”被學校處分,迅速登上熱搜。國內輿論一邊倒地批評她有失體面、出賣尊嚴、辱沒學籍。但這場風波最讓人無法直視的,不是國內網民的憤怒,而是來自日韓網絡的冷嘲熱諷。
在韓國匿名論壇上,出現了一條高贊留言:
“我們也接觸歐美男人,但我們是收費的。她呢?倒貼,還以為自己占了便宜。”
而在日本大阪的匿名討論區,甚至有整版用中文刷屏:“免費的比收費的更賤”。
這句話,聽起來像笑話,卻比任何道德說教都來得扎心。
“我們是收費的,她是免費的”——東亞女性內部的價值鄙視鏈
最先炸鍋的,是“同為東亞女性”的韓日網友。
在國內,“不當交往”還在被圍繞“愛不愛國”“傷不傷風化”爭論時,日韓的女網友已經直接給出了另一套判決體系——價格。
首爾一位韓國女生在短視頻里舉起手機,展示與歐美男生的聊天記錄和轉賬界面。她面不改色地說:
“我們才不傻呢,要真心就談戀愛,要錢就收報酬,兩不耽誤。誰陪吃飯、陪逛街還不收點車馬費?如果什么都不收,那他會怎么看你?”
這句話并非在鼓吹金錢交易,而是直指一種赤裸的現實判斷:在她們眼中,“主動送上門又不收錢”的行為,不是浪漫,是廉價。
日韓女孩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地說出這些話,是因為她們早已清醒地認識到,在跨文化交往中,如果沒有對自己價值的邊界意識,很容易淪為別人眼里的“異域風情消遣品”。
而當某些人打著“戀愛”的幌子把自己包裝成“免費的贈品”,幻想用溫柔討好贏得關注時,她們反而成了這場文化互動中最被看不起的那一類。
免費,意味著你不值錢
比出賣身體更低的是賤賣尊嚴
有人可能要說,這不就是女權倒退嗎?不是說女性可以自由戀愛、自由選擇嗎?
當然可以,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不是在完全不對等的語境中,把自尊踩碎,再自我感動。
日韓網友之所以“看不起”,不是因為你談戀愛,而是因為你談得既不體面,又不清醒。
她們說:
“哪怕我們收費,至少是知道這是什么關系,有規則、有回報、有界限。”
而你呢?你免費、你倒貼、你自以為是浪漫的跨國親密關系,在她們眼里卻是不值一提的廉價施舍。
她們用“收錢”來保住自己的選擇權和主動權,而你連明確表達邊界的能力都沒有,只會默默討好、被利用、還一臉驕傲。
這,才是真正的“比收費的更賤”。
真正的悲哀不是被利用
是被別人利用完還覺得自己在戀愛
當這場爭議傳到外網,不只是日韓,連一些歐美網友都發出疑問:
“為什么她們會覺得和我們交往是一種身份象征?”
是的,他們不理解。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種“異國好感”是一種輕盈的社交體驗,不帶任何身份附加值;
但對我們某些人來說,卻成了“走捷徑、通向更好生活”的跳板。
這才是最諷刺的地方——
別人根本沒把這段關系當回事,你卻為之感動,為之犧牲學業、破壞規則,甚至出賣尊嚴。
而當風波爆出后,除了被國內人罵“不知羞恥”,更是被外人看不起:
“原來你這么容易就上鉤?那你大概也不值幾個錢吧。”
真正的獨立不是“不收費”
而是不給任何人踩你臉的機會
所以這篇文章,不是說“所有戀愛都得標價”,也不是在美化金錢關系。
而是想提醒:
真正讓人尊重的,不是你談了什么戀愛,而是你有沒有掌控這段關系的能力。
你可以追愛,但不能失態;
你可以談跨國戀,但別把它當成身份晉升的捷徑;
你可以拒絕收費,但你要有底氣告訴別人:“我不是免費贈品。”
那些日韓女孩,也許你不喜歡她們的現實主義,但她們起碼活得清楚——她們知道自己能換來什么、值多少錢,知道自己不該被白用,也不會讓別人隨便踩上來。
一些女孩真心應該反思
“免費的比收費的更賤”這句話太刺耳,但它暴露的問題比任何口號都真實:
在全球化的浪潮里,我們到底想做怎樣的女性?
是打著“自由”的名義自我感動、主動賤賣,
還是在清醒中為自己爭一份體面、一份邊界、一份尊嚴?
別再為別人提供免費的幻覺,
也別再用廉價的討好換來一個虛假的擁抱。
否則,不只是你自己會被嘲笑,整個群體都得為你的“便宜”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