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辣椒,禁止搬運抄襲、AI洗稿,侵權必究)
時隔7年,2025年9月1日起,電動車新國標修訂版將正式實施。
雖然是好事,但是對于此次修訂版的新規,不少車主和行業人士吐槽:“新規看似更嚴了,但沒解決實際問題!”
為什么這一次老百姓又不“不買賬”呢?小辣椒認為涉及到4大原因,電動車新國標依舊“難以服眾”!
建議下次修訂時,不妨讓老百姓也坐到談判桌前,或許爭議會少很多。
爭議一:限速25km/h不變
新國標延續舊規,電動車最高時速仍為25km/h,且超過15km/h會發出提示音。
限速初衷是降低事故風險,但是現在道路條件都很好,限速反而讓電動車失去便捷優勢
車主吐槽:
“送孩子上學要提前20分鐘出門,稍微堵點就遲到!”
“共享單車都能騎到15km/h,電動車反而更慢?”
“農村地區路寬車少,25km/h完全沒必要!”
爭議二:電機400W限制+超速斷電
400W電機在平路騎行尚可,但遇到載人、爬坡、負重時明顯力不從心。
更爭議的是“超速斷電”設計——當速度超過25km/h時,電機直接停止輸出,看似強制降速,實則暗藏安全隱患:高速行駛中突然斷電,車輛可能失控;載重時為維持速度,車主可能私自改裝電機,反而加劇風險。
車主吐槽:
“帶娃上橋得下來推,電機動力連自行車都不如!”
“電機太‘肉’,換個大功率還怕被查!”
爭議三:整車重量提升至63kg
新國標將整車重量上限從55kg放寬至63kg(帶電池),但可以預測廠商普遍不會增大電池容量,甚至由于整車增加重量,導致實際續航里程縮水30%-50%。
對于一些需要長途騎行或頻繁使用電動車的用戶來說,續航短依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車主吐槽:
“車重增加了10kg,但電池還是老樣子,續航沒變!”
爭議四:塑料件減少,成本增加
新國標要求電動車塑料件使用比例低于5.5%,以降低火災風險。但金屬件成本更高、維修更貴。
例如,一個塑料車殼成本約50元,換成金屬后成本超200元,且一旦剮蹭需整體更換。更關鍵的是,新規未明確金屬件的質量標準,導致部分車企用薄鐵皮替代塑料,反而犧牲了車身強度。
車主吐槽:
“車殼全換成金屬,修個剮蹭要花幾百塊!”
“塑料件少了,但金屬件容易生銹,反而更不耐用!”
小辣椒總結
電動車新國標的爭議,本質是“安全標準”與“使用需求”的沖突。車主并非反對規范,而是希望政策更貼近實際。
例如,分場景管理,城市道路嚴格限速,農村郊區可適當放寬;允許更高功率電機,但強制安裝防滑胎、剎車優化等安全配置。
畢竟,規則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而執行的前提是“接地氣”。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創作不易,感謝您點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