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許多大城市,很多人選擇先騎電動自行車到地鐵口或公交站附近,再換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今天關注困擾很多電動自行車主的充電問題。
記者來到北京市朝陽區九龍山地鐵站附近,這里是北京地鐵14號線和7號線的換乘站,周邊居住著大量居民。許多人選擇將電動自行車停在這里,再乘坐地鐵上班。工作日的早上,從早上6時到8時之間,記者觀察了一下,僅兩個小時,這個地鐵站附近就停了近200輛電動自行車。
和九龍山地鐵站一樣,北京多數地鐵站周邊都停滿了電動自行車。據北京市交通委統計,北京電動自行車保有量保持著每年增長100萬輛的速度。在出行距離2到7公里的路程中,選擇電動自行車出行的占比達到30%以上。
記者在北京市的多個地鐵站出入口附近看到,很多地鐵站都為非機動車建起了車棚。目前,北京在53個重點地鐵站周邊設置了4.2萬個非機動車停車位,來緩解非機動車尤其是電動自行車數量過多、堆疊嚴重的情況。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累計申請以舊換新的電動自行車已突破14萬輛,帶動新車銷售超3.8億元,反映出市民使用電動自行車的旺盛需求。
找位難找樁難 如何充電困擾電動自行車主
記者調查發現,電動自行車正成為許多市民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許多人面臨“充電難”的問題。
近年來,居民安全意識逐漸提高,大家已經習慣在室外為電動自行車充電。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各個小區幾乎都配有電動自行車的充電設施,不過“充電難”的問題依然突出。
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目前充電樁都是無人看管模式運行,還沒有辦法實現充電樁的合理資源調配,作為管理方他們也很無奈。
在北京市的多個小區,記者都看到了“滿電不挪車”的情況,有樁卻充不了成了電動自行車主最頭疼的事兒。而有的小區,本身充電設施的數量配備就不充足,再遇到這種情況,充電就會難上加難。在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南里小區,記者發現小區內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數量相對較少,想要找到充電樁就更加困難,還有的居民違規“飛線充電”。
有些小區的充電設備,長期損壞得不到維修。在北京市海淀區的普惠北里小區,記者進行了掃碼測試,發現大多數充電樁無法正常使用。在北京市豐臺區四方景園小區,雖然電動車自行車充電設施比較充足,但部分充電樁的插座損壞無法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隱患。采訪中,社區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近年來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就增加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數量,但如何讓充電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對于長途騎行的車主而言,目前電動自行車的充電設施在手機地圖上的標注還不夠完善,也面臨著“充電難”的問題。采訪途中,記者就碰到了一對父子正推著電動自行車尋找給車充電的地方,他們的電動自行車電量已全部耗盡,然而推車找樁近1個小時,還是沒有找到。
最終,他們在附近1公里處找到了一個小區內部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經過多次溝通后,物業人員才允許他們進入小區內部充電。
多地推廣智能充電柜 緩解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
記者了解到,針對電動自行車充電難的問題,許多地方都在積極探索解決辦法,有的是在充電設施在建設數量上下功夫,還有的從外賣騎手普遍采用的換電柜里找啟發。
記者采訪中看到,外賣員、快遞員使用的智能換電柜越來越普及,重點商圈、人流密集點位都能看到換電柜的身影。在柜子里充電,省地、省空間,多地嘗試把充電樁換成充電柜,解決充電場地不足的問題。近日,北京市西城區在轄區內建起了智能充電柜,同時還將2300多個公共充電柜的點位信息接入主流地圖軟件,推出了北京首個便民電動自行車“充電地圖”。記者用手機地圖軟件搜索關鍵詞,可以快速定位到最近的充電點,查詢充電設施使用情況,導航前往充電。
北京市西城區街道負責人 張淼:我們將轄區內所有電動自行車充電點位在手機地圖上進行標注,以便于附近居民的查找;在充電費用上,街道將自有的2300個充電柜接口采取了免除服務費,只收取民用電費的惠民舉措。
上海市虹口區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聯合物業等部門引入一些能兼容各個品牌電瓶充換電的智能柜,目前已經在25個小區以及周邊鋪設了210個充電柜。試點期間,免費提供給居民使用。
上海市虹口區應急管理局安監科副科長 何天欽:合理制定充電服務費用收費標準,政策已經有了,但是到落地可能還需要一些實踐。
便捷電動自行車充電,各地都在探索。在四川成都,今年還新增設了300個“停充一體”的智慧車棚,授權才能進出,緩解了無序停放占用的問題。在山東,當地政府和供電部門推進在包括小區、商業街在內的多個地點,構建“智慧充電網絡”,通過專門開發的手機小程序實時查看充電進度等詳情。
山東省鄒平市供電公司充電柜負責人 賀以慶:我們的充電站配備了噴淋、熱成像火焰探測器等設施,而且在晚間用電高峰時間,會自動開展設備巡檢和紅外測溫,進行智能監控。
專家表示,充電柜在使用時無論是在空間利用率還是安全性上,都優于充電樁,也讓充電更方便。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教授 馮旭寧:充電柜的空間利用率會好很多,因為充電柜相當于是把車上電池拿出來之后,它可以多層進行充電。
記者掃碼測試了一下,充電柜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充滿后不及時取出,會繼續產生費用,這也促使車主充滿電后及時取出電池,結束計費。
專家表示,合理的電動自行車和充電設施的比例應為3:1,未來各地還應通過增加充電設施數量、持續優化充電設施布局,讓更多居民享受到安全、便捷、實惠的充電服務。
(總臺央視記者 王晨 高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