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這次干了一票大的,要介入俄烏沖突了,這場戰火已經持續了數年,前不久特朗普剛宣布要恢復對烏克蘭援助,德國又下場了,而且從目前德國公布的信息來看,這次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恐怕比特朗普的援助更要危險。
德國的強力軍援
2025年7月11日,德國國防部烏克蘭特別工作組負責人克里斯蒂安·弗羅伊丁少將在接受德國電視二臺采訪時拋出一則重磅消息,德國出資采購的“三位數高位”遠程導彈,將于7月底交付烏克蘭,這批導彈雖未公開具體型號和射程,但弗羅伊丁毫不掩飾其戰略意圖,用于打擊“俄羅斯領土深處的倉庫、指揮中心、機場和戰機”。
德國此次行動并非突發奇想,早在5月底,總理默茨已宣布解除對烏武器射程限制,并撥款支持烏軍采購和生產遠程武器,耐人尋味的是,德國始終沒有明確是否提供自研的“金牛座”巡航導彈,如今轉而選擇“外包”方案,通過資助第三方導彈采購,既規避直接卷入沖突的風險,又滿足烏克蘭的遠程打擊需求。
有軍事專家推測,這批導彈可能是自殺式無人機改裝版,射程可達1200公里,足以覆蓋莫斯科。
德國下場援助的原因
德國軍援升級的背后,是歐洲安全格局的劇烈震蕩。
首先是美國戰略的動搖,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烏軍援大幅縮水,2025年3月,德國緊急批準追加30億歐元軍援,成為烏克蘭第二大支持者,累計援助超280億歐元,試圖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此次遠程導彈交付,更是直接替代了美國“海馬斯”火箭炮的戰術角色,將打擊縱深延伸至俄腹地。
其次俄軍的攻勢太猛,弗羅伊丁少將坦言,俄軍已掌握戰場主動權,烏防空系統“瀕臨崩潰”,7月初,俄軍對哈爾科夫的無人機襲擊造成3人死亡、64人受傷,戰爭的現實讓德國意識到,若不升級援助,烏克蘭防線可能迅速瓦解。
還有就是出于對能源與經濟的考量,盡管德國因制裁俄羅斯遭受反噬,能源價格飆升、工業停產,但其軍工產業卻借機擴張,2024年至今,德國聯合多國向烏提供超2.7億歐元軍備,刺激本國軍工業訂單激增,所以軍援已成德國平衡經濟損耗與地緣影響力的籌碼。
比美軍援更危險的原因
德國這批導彈的威脅遠超以往西方援助,原因有三:
一方面是射程上,1200公里射程意味著烏軍可從基輔附近打擊莫斯科,而俄軍此前依賴的“安全距離”徹底失效,若用于襲擊俄西部軍區,如沃羅涅日州的彈藥庫、庫爾斯克的指揮中心,將癱瘓俄軍后勤命脈。
更何況關于“金牛座”是否在此次的援助中還不得而知,480公斤串聯鉆地彈頭可穿透6米厚鋼筋混凝土,哪怕深埋地下30米的指揮所也難逃毀滅,其隱身性能更令防空系統絕望,40米貼地飛行高度,500公里射程,更致命的是其智能化戰斗部,智能計數引信能精確控制在地下堡壘特定樓層爆炸。
其次數量上壓倒防空系統,三位數的導彈數量遠超俄軍現有攔截能力,7月10日,俄軍單日攔截102架烏軍無人機已屬極限,面對數百枚導彈飽和攻擊,俄防空網可能瞬間過載。
而德國“隱身參戰”激怒俄羅斯,俄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曾警告,若德國提供遠程武器,俄德關系將滑向“直接沖突”,此次德國以“資金支持”而非“直接交付”的方式介入,被俄方視為“虛偽的挑釁”,俄軍事專家揚言,若導彈襲擊俄本土,生產這些武器的德國工廠將成為“合法打擊目標”。
德國軍援升級如同一把雙刃劍,短期看,它為烏克蘭提供了“反守為攻”的籌碼,長期看,卻將歐洲推向全面戰爭邊緣,不僅會使得俄烏沖突更加嚴重,還有可能導致德國和俄羅斯爆發沖突。
參考資料
德國總理:不再限制援烏武器射程 大皖新聞2025-5-26
普京:若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將嚴重破壞俄德關系 新華社 2025-6-19
德國“金牛座”導彈援烏陷入真假疑云 環球時報2025-5-28
德官員:7月底將向烏交付數百枚德購買的遠程導彈 紅星新聞2025-7-13
美媒: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正考慮自上任后“首次”批準向烏提供新資金 環球網2025-7-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